要说这两年有关杭州城市发展的热词有什么?其中一定少不了“拥江发展”。去年,杭州正式提出实施“拥江发展”战略,要把钱塘江沿线建设成为“独具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级滨水区域,意味着杭州将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
如果说西湖是杭州秀丽的“眉”和“目”,那么“母亲河”钱塘江就是杭州的“命”与“脉”,如何保护利用好这条城市命脉,将其打造成为世界级滨水区域?从去年到现在,杭州市政协做了不少工作。围绕“拥江发展”,开展专题调研实地走访沿江区域,召开数次座谈会组织委员们协商建言。
10月30日上午,市政协召开十一届九次常委会议,会议上,政协委员们再一次围绕“高品质推进钱塘江综合保护与利用,打造世界级滨水区域”展开热烈讨论,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金点子”。
对标泰晤士河等世界级滨水区域 杭州可以这么做
古往今来,一座城市的兴起与繁华往往与江海河流密不可分。纵观五千年前,古城良渚因河而生,良渚先民沿河繁衍不息。横看当今西方发达国家,纽约的哈德逊河、芝加哥的伊利湖、巴黎的塞纳河、伦敦的泰晤士河、香港的维多利亚海湾、上海的黄浦江……可以发现世界级城市的建设大都与水相连。
在拥江发展过程中,杭州能不能从这些世界级滨水空间中借鉴相关成功经验呢?市政协城建委调研后表示:可以。现在钱塘江两岸已初步形成“世界级滨水区域”的雏形,但距离“世界级滨水区域”还存在一定距离,城建委建议,杭州可对标世界级滨水区域,通过生态优先、文脉延续、产业绿色、交通可达、形态多样、统筹协调,展示钱塘江生态宜居、独特韵味、创新活力的世界级滨水空间。
确立生态保护优先理念 不搞大开发而是大开放
一江春水穿城过,新时代赋予了钱塘江在大杭州区域内鲜明的主轴意义和灵魂特质。作为“六大行动”之首,杭州正在以“不搞大开发,而是大开放”的理念呵护一江春水、两岸青山。
但当前钱塘江流域在生态环境保护上还存在生态空间保护力度不足、生态布局不够合理等问题。致公党提出“严把生态保护红线,严管沿江发展控制线,严守环境质量底线”这三条线,进一步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可学习借鉴上海黄浦江生态修复经验,严格保护钱塘江生态资源,尊重自然本底现状,连通生态廊道,提升生物多样性。
钱塘江绿道系统是“拥江发展”和世界级滨水区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目前正在打造一条集环保、运动、文化、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两车道慢性交通网络,计划2021年全面贯通580公里的钱塘江两岸主线绿道。针对绿道建设,委员蒋吉清建议相关部门要做好统一规划,“尤其是中上游的淳安、建德等重要水源保护区段,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预,谨慎选取建设路线并做好可行性研究。”
注重钱塘江沿岸文化挖掘打造拥江发展特色文化带
“站在历史的维度上,需要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下的文化自信;站在发展的维度,需要将钱塘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去践行;站在实施的角度,需要以文化引领六带统筹,全方位展现钱塘江地区的文化魅力。”九三学社聚焦拥江发展中的“文化带”建设提出意见建议,建议杭州充分挖掘钱塘江沿岸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发挥文化的引领和融合作用,将文化与人的需要紧密结合。
民建杭州市委会则建议打造钱塘江“潮”文化品牌,充分发掘“弄潮儿”勇于开拓创新的时代气质,同时也要持续开展钱塘江文化、古越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的挖掘梳理和研究,使钱塘江人文水岸更具文化积淀。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