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公款刷票是形式主义的新变种
发布时间:2022-02-24   杭州日报

当前,不少地方通过网络投票方式对基层工作进行考核评价。有媒体发现,为了应付这样的考核,部分乡镇花费公款雇佣“网络水军”在网上为自身投票,有的乡镇户籍人口只有两三万,却最多投出了7万张票。

网络刷票不算是新鲜事了,不过以往这种行为主要发生在娱乐圈。现在基层工作中也出现网络刷票,令人震惊。投票数量远超居民人数,刷票都刷得这么低级,着实让人哭笑不得。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我们常用这句话来形容基层工作。再好的方针政策,都需要基层去落实。基层工作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着群众的冷暖。近年来,各地推出“互联网+政务服务”,初衷是提高行政效率,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也减轻基层工作的负担。现在,有的基层部门动用公款进行网络刷票,弄虚作假,且浪费财政资金,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不应该。

我们也应当看到,一些负责考核基层部门的单位,对基层工作缺乏足够的了解,在制定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时,不接地气,不符合基层的实际情况,片面依赖网络数据对基层进行评判。既然考核方式只看数据,那基层部门也“顺水推舟”,通过技术手段生成上级部门想要看到的数据,以此应付考核。可以说,不看实际情况,只看网络数据,是一种新的“科技形式主义”。

要消除网络刷票这种荒唐行为,避免形式主义出现的变种,也需要那些负责考核基层的部门转变工作作风,多下到基层一线,多和群众打成一片,多倾听群众的心声,从群众那里掌握最真实最鲜活的情况,不能仅凭网络投票结果之类的数据对基层工作进行简单评定。就算要通过网络进行考核,也应该合理安排网络考核在整个考核中所占的权重,设计完善的网络投票机制,例如实名认证等,起码不应该出现“两三万人投出7万张票”这种荒谬的错误。

早在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指出考核评价一个地方和单位的工作,关键看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群众的评价怎么样,不得随意要求基层填表报数、层层报材料,不得以微信工作群、政务APP上传工作场景截图或录制视频来代替对实际工作的评价。可以说,中央始终对形式主义保持高度警惕。网络数据并不直接等于真实情况,有关部门也应当摆脱“数据依赖”,从实际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和标准,别让形式主义披着“高科技”“大数据”的外衣卷土重来。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王俊勇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