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写的一封信《用知识点亮浩瀚星空》,很能为五四青年节做一个注脚。当00后登上社会的舞台时,也许最需要思考的,就是王亚平提出的“学习”二字。
这来自一次散步偶遇的谈话,对象是杨利伟。
王亚平问:“当航天员最难的是什么?”
杨利伟说了两个字:“学习。”
果不其然,王亚平入队后就系统学习了空气动力学、天文学、高等数学、航天医学等30多门课程,她书桌上的台灯从没在深夜12点前熄灭过。除了“硬核”专业知识,航天员还用文学和朗诵来排遣太空生活的孤寂。
王亚平提出的新学习观,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学习就是要持续打磨自己的本事。特别是青年朋友,都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淘汰区在大肆扩张,而舒适区再无舒适。只有坚持自我更新,才能适应变革的需求。另一方面,学习包含了青年人不断触及新的经验,并转化成能力,从而解放和迭代自己。
有人会问:谁的青春不迷茫?现在,有的青年没有目标,急功近利,换工作比换衣服还勤快,满脑子都是暴富的空想,思想上空空荡荡,状态上浑浑噩噩。每天刷手机视频App,沉浸在大数据对你的迎合逗趣中不能自拔,甚至刷到凌晨两三点,硬是把一个曾经秒睡的青年变成有睡眠障碍的少白头。
短暂的迷茫并不妨碍,可悲的是长久的丢失自我。但如果青年的你,能从他人成功中获取经验,迭代自己,那人生就会有另外一个图景。
学习读书改变命运的事情,杭州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认为是真实不虚的。他原来是复旦大学新闻学毕业的,去新华社浙江分社应聘时,面试老师非常惊讶一个文科生居然啃完了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就让他去当了工业记者,于是有了后来。
萧山博物馆原馆长施加农也是一个例子。1971年年初刚读完小学三年级后,施加农就被招收为绍剧戏曲演员。1989年被调入萧山文化馆从事文物工作,没有半点文物基础知识的他,靠着惊人的毅力完成专业知识学习,最后成为浙江古陶瓷研究领域的专家。2023年起,施加农还将成为中国美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的教授,开启人生的新里程。
无论是吴晓波还是施加农式的人物,他们都在持续不断自律学习中,用思想击败一时的生活困顿,把发生在过去和现在的所有一切,都凝结为生命绽放的秘密。
当下的青年面对的诱惑确实比以往多,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当他人都沉溺时,你更应该走一条相反的路,不要被所谓的潮流裹挟。
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青春何谓?青春何为?不管生活的激流如何变化,保持自律学习的人,定会穿越人生的盲点和误区,收获带蜜的芬芳!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