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让博物馆持续点亮文明火炬
发布时间:2025-10-21   杭州日报

第三届“良渚论坛”如期举办,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文明重光:文化遗产与人类文化多样性”主题展开深入交流。论坛期间,《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杭州宣言》正式发布,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注入了崭新活力。

当我们谈论博物馆时,究竟在谈论什么?立于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答案不言自明——历史是博物馆的起点,却远非终点。博物馆的真正使命,在于持续点燃并传递文明的火炬,照亮现实,启迪未来。

我们欣慰地看到,其间,科技创新正日益成为有力助推。在数字时代,人工智能、虚拟现实、3D打印等前沿技术为博物馆注入全新活力。大江南北,从“数字故宫”到良渚遗址的数字保护与展示,科技的力量让历史与文明越发可感可触、可与之对话。当古老的陶器通过3D打印技术得以让观众“亲手触摸”,当青铜器上的铭文借助AR技术被“娓娓道来”,文物不再是冰冷的器物,而成为连接古今的叙事者,真正实现从“馆舍天地”迈向“大千世界”的活化利用。

点燃与传递文明火炬,还需让博物馆走进生活,“活”在当下。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它不仅是历史的守护者,更应是文化的传播者与教育的实践者。当前,“博物馆热”持续升温,丰富多样的教育项目、公共讲座、社区活动等,成为推动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孩子们在互动中感悟历史、思接千载;青年学子在专题研讨中探讨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观众在工作坊中亲手体验良渚玉器的制作过程……文化的种子,就这样悄然在心田生根。

点燃这一火炬,更要链接当下,着眼未来,使其不断融入时代主题与社会发展。杭州近年来大力推进博物馆体系建设、打造“博物馆之城”,一项重要举措是推动建设众多乡村博物馆,与乡村振兴、文化共富战略紧密结合。这些博物馆系统收集、整理并展示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传统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超越传统收藏与展示功能,不断蜕变为新的乡村文化地标与精神生活中心。它们不仅留住了乡愁记忆,更通过文旅融合、创意衍生、教育研学等方式,激活乡村文化内生动力,推动文化“裂变”与乡村振兴,为促进城乡文化均衡发展提供了富有启示的“浙江样本”。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博物馆手中所持的,正是这文明之树的“根本”,是这历史长河的“泉源”。在全球视野下探讨博物馆功能的拓展与文物活化利用,核心正是明确这“火炬”的象征——沟通古今,启迪智慧,促进理解,从而更好地守护并传递珍贵的文明之火,让历史的智慧持续照亮现实。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评论员 涂建敏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