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讯 昨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学霸云集浙江大学,参加浙江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的首场校考。
下午四点多,不少家长正在校门口等待考生。采访中,快报记者了解到,强基计划规定不能兼报,只能报考一所院校,且被强基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后续高考志愿录取。这次选择报考浙江大学的考生来自天南海北,近的来自安徽、江苏,远的有来自河北、四川、黑龙江。
考生来自全国各地
一对夫妻站在校门口的树荫下等待考生。穿红色连衣裙的妈妈说,他们来自河北,昨天坐了5个小时的动车赶到杭州。女儿正在考试,今年高考成绩600多分,喜欢文科,但高考统招,不一定进得了浙大。“没想到接到了强基的入围通知,所以跑来试试看,等于增加了一个进浙大的机会。”7月27日才接到入围通知,没来得及准备,一家三口就忙着赶来考试了。
“人文历史可报考的就三个专业,历史学、哲学和汉语言文学,只要能考上,女儿说都喜欢。”这位妈妈说。一旁的爸爸在旁边点点头,表示赞同。
这时,一位高个子中年男人从路边下车,站定后问,这是已经考完了吗?“我儿子在里面参加考试,他昨天来的,我刚刚到。”这位爸爸带着北京口音。他说,儿子这次高考考了600多分,北京的任何一个学校都不想报,就要报浙江大学。“不想在北京,不想再听我们唠叨,一定要来南方上大学。”爸爸扶了扶眼镜说。
另一位爸爸也凑过来说:“看来我们的沟通方式不对呀,孩子们都想着远离我们,我们家的特别不喜欢跟妈妈在一起。”爸爸说来自天津,女儿这次高考680分,位次在千位,一定要来浙江,正常的志愿填报不一定能上浙大喜欢的专业,所以抓住这次强基的机会来试试看。
现场陪考的人群中,除了父母,还有爷爷奶奶、弟弟妹妹。一位奶奶抱着孙女坐在测温帐篷里躲太阳,一旁的爷爷翘首等待孙女走出考场。奶奶说,他们来自四川,孙女高考600多分,也接到了入围通知,趁着这次考试,全家都来杭州旅游。
坐在旁边的另一位妈妈说,他们来自黑龙江,也是特意来陪考的。
现场也有家长提到,她一开始并不支持孩子报考强基计划,因为今年是第一年,未来强基究竟是什么样子并不确定。“本硕博连读固然好,但儿子报考的数学和应用数学专业,有点枯燥,我有些担心他中途放弃。”一位家长说。
除了抓住强基计划冲击浙大,还有学霸的报考理由很纯粹——喜欢杭州。
一位穿黑色连衣裙的妈妈戴着口罩,正在和别的家长攀谈:“如果女儿这次被浙大强基计划录取了,那北大、清华的艺术类、特长生等录取就全要放弃了。”
“那很不划算,为什么不留在北京呢,这些大学很不错呀。”另一位妈妈轻声问。
“按照录取顺序,强基是最先的,其他的志愿就算被录取了也要放弃。没办法,女儿就是喜欢杭州,一心要来这里。”
强基计划考什么?
根据浙江大学此前公布的强基计划入围校考办法,昨天参加校考的考生,分为两类,一类是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对于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参照该省份确定的特殊类型相应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另一类是达到学校破格入围的条件和相应高考成绩要求。
入围人数按照招生组别的分省招生计划数的4倍确定各省入围学校考核考生名单。
浙江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分为三大类,理学类、基础医学类、人文历史类,前两类可以报考的专业有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工程力学、化学、生物科学、生态学、基础医学,笔试科目是数学、物理等理科,人文历史类的笔试科目是语文、历史等文科。
下午五点半,笔试结束。一位考生走出考场,边走边跟父母说:“考场有30个考位,我看了下,才10个人来考。”
一位走出考场的女生说:“考了物理和数学,其中数学有不少竞赛题,涉及到复数的知识点,没学过。之前我练过博雅计划的题目,感觉这次比博雅要简单,但比高考难。”
另一位男生说,物理和数学一共58道题,不少题不会做。
一位刚考完语文和历史的女生总结了考卷:“做了120道选择题,语文60题,历史60题,总体来说比较偏重于课本,拓展类的题目也不少,比如考到了《荷马史诗》,考查的知识面非常广。”
明天上午,考生还要参加学校组织的面试。面试结束后,考生们还将参加浙江大学组织的体质测试。体质测试项目包括身高/体重(BMI)、肺活量、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50米跑。体质测试结果将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招生简章明确,未达到学校体质测试要求的,不予录取。
8月5日,浙江大学将公布录取名单并公示录取标准,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本省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本省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