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杭州男子主动提出拆违整治 花60万改造自家4层小别墅还装了部电梯!
杭州江干区笕桥街道黄家社区男子主动提出拆违整治 花60万改造自家4层小别墅还装了部电梯!
发布时间:2020-07-31   都市快报

都市快报讯 “我给家里装了部电梯。”俞海华说。

俞海华的老婆带着孙女进电梯

55岁的俞海华住在杭州江干区笕桥街道黄家社区,一幢4层楼的房子里,住着一家5口人。

黄家社区里,有很多这样的多层房子,大家都喜欢管这样的房子叫“小别墅”。

房子是好房子,但看起来并不清爽。时间长了,看起来总是破破的,还搭了违章建筑。

去年年底,趁着社区提升改造,俞海华也把自己家的房子改造了一番,还装上了一部电梯。

“小别墅,名副其实了。”俞海华笑着说。

社区变好看了

老房子也得提升啊

笕桥街道环机场区域,有同心、黄家、俞章、笕新、横塘5个社区。

随着城市的发展,这几个杭州东边的社区,也积累了不少问题:违章建筑多、道路拥堵……

这里的人,把这片地方叫做杭州城市发展的“洼地”。

整治前,黄家社区的房子

整治后,黄家社区的房子

笕桥街道知道,这些问题,是时候要解决了。

2019年10月,街道着手开始做环机场周边社区的拆违整治工作,先从同心、黄家两个社区开始。

黄家社区在笕桥街道的最东面,最开始,村里人住的都是直筒草舍,后来日子慢慢奔着小康跑起来,房子也先后改建成了茅草屋、平瓦房、二层楼房。

20世纪90年代,村民收入提高了不少,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盖起了三四层的小别墅。

进入21世纪后,笕桥城市化步伐加快,吸引了大批的外来务工人员,村民开始把多余的房间租出去,增加收入。

俞海华家这栋4层楼的别墅,除了一家5口人住了一层外,其余的7间房子都出租了。

为了增加收入,他还在房前屋后搭了违章建筑,改成了出租房。收入虽然高了,但俞海华总觉得乱糟糟的,住得不舒服。

知道社区要开始提升整治,俞海华就坐不住了,主动向社区提出,希望把自己家加入到第一批拆违整治的名单里。

整治前,俞海华家的房子

“社区变好看了,自己的房子也得提升啊。”

拆违后,俞海华把整栋房屋收了回来,重新装修。

房子外立面和房子里的设施,都做了改装。外立面,用上比普通涂料贵一倍的真石漆,3楼改造成了客厅、书房和厨房,4楼改造成了一个储物间。

再在家门口的小院子里,加点绿化,建了个小公园。

“越看越有别墅的样子了。”俞海华笑着说。

整治后,俞海华家的房子

最让他自豪的是,给自己家装了一台电梯,从一楼直通4楼。

“方便多了,等我们年纪大了,上下楼也能很利索。”

“原本呢,一家人商量着,去外面买套房子住,现在不打算买了,就在这‘别墅区’住着。”说起改造后的房子,俞海华很开心。

这次改造,花了俞海华60万元,但他觉得值得。

两年前,家里迎来了小孙女。老房子提升改造,更多的是为了下一辈。这一点,老俞想得很清楚。

不光是俞海华,社区里很多人都着手对自己的房子进行了改建装修。

明年底

两个社区的人都能住进“新社区”了

2019年10月开始拆违,9个月的时间,笕桥街道同心、黄家两个社区都已经变了样:村道变宽了,社区里的很多“小别墅”,都变得清爽起来。

这个月,这两个社区的拆违工作完成了,街道开始着手做整治工作,预计到2021年底,这两个村子的整治工作就能完成了。

到时候,不管是土生土生的老杭州人,还是来到这个城市打拼的新杭州人,都能住进换了模样的“新社区”了。

整治后,黄家社区的房子

哪些地方要整治?

建筑外立面和景观要整治,河道和停车场也要整治,电线和煤气管道,都要“住进”地下管廊里。

根据改造计划,同心、黄家两个社区,要在改建原有2个口袋公园的基础上,再新建18个。

公园里还要设置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等。

同心社区要新增10个集中式停车场,共计1015个停车位;黄家要新增9个集中式停车场,共计908个停车位。

停车场管理系统,也会跟着升级。以后,这两个社区的车行出入口,都会设置标准的一进一出车辆智能管理系统,来往更安全。

同时,同心、黄家两个社区范围内的河道和小微水体,也要整治,范家桥港、马家桥港这两条河道和4个池塘的水,都要流动起来。

对这两条河,俞海华的老婆沈丽娟是很熟悉的,“以前散步也常常去那里”。

沈丽娟娘家,和俞海华家就隔着一条村道

沈丽娟是土生土长的黄家社区人,娘家就在同一条村道外,抬脚就是。用她的话说:“一辈子都没离开过村子,以后也会一直住在这里。”

退休前,沈丽娟在家具厂烧饭赚点钱,忙了17年,现在安下心来在家带孙女了。

“日子真的是越过越好,也不用那么忙了。”她说。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林建安 文/摄 通讯员 胡莉敏    编辑:张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