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Action!”导演一声令下,镜头缓缓推进。“Cut!这条过了!”
9月5日,记者来到采荷路37号3幢1单元时,这里正变身热闹片场——摄像师扛着机器、灯光师举着反光板、演员对着词,引得过路街坊邻居忍不住探头张望。
谁也想不到,采荷街道荷花塘社区一间房龄超过40年的老房子,竟成了短剧的取景地。而这一切,都源于“00后”宁波姑娘葛怡晴一次大胆的“改造计划”。
一眼相中老房 “00后”姑娘花了不到一万元改造成复古影棚
推开102室的门,仿佛时光倒流。暗红色木地板泛着岁月光泽,门头悬挂着玻璃珠帘,墙上贴着旧画报,老式电风扇一看就知道转起来会“嗡嗡”响,还有一台保留原样的缝纫机……一切仿佛定格在20世纪八十年代。
“房东只提了一个要求:柜子和缝纫机别扔,其他随我改造。”葛怡晴笑着说,“我一看这地板和我喜欢的博主家一模一样!这就是我梦想中的房子。”
去年11月,她以2500元/月的价格,签下这处75平方米、带独院的一楼老房。房子只有基础装修,没家具、也没生活器具,但她一租就是两年。
葛怡晴自己只住西边那个七八平方米的小房间。其余空间,她全部拿来租给剧组、博主、摄影师,“搞商拍!”
是的,没错。这是她从大学时刷视频获得的灵感。
毕业后,葛怡晴曾在附近小区5楼租下一套两室一厅,改成洛丽塔风尝试运营,“但二次元毕竟小众,效益一般,所以房子到期时我没续租。”
而这一次,她看准了“复古怀旧”这个更大众的赛道。
葛怡晴花了一个月时间、投入3000多元做硬装改造,又陆陆续续购置软装——老式台灯、搪瓷杯、印花桌布……前后总投入不到一万元。
从一条爆款笔记起步 如今月均五六单还设“规矩清单”
其间,她同步运营社交媒体,发改造日记、场景片段,拍复古写真“带流量”。
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12月28日,她发的一篇《你回来了,现在是90年初秋一个普通的午后》突然爆火,获赞1500多个。“爆款真是玄学。”她笑着说,“也许就是标题戳中了人心。”
同月,第一条商拍单子主动上门:一个剧情类博主来这里取景,成片氛围感拉满,点赞很高。随后,口碑渐渐传开,单子也多了起来。
为了让整个房子充满真实的生活气息,葛怡晴又添置了绿植、金鱼缸、旧书籍,“具体来了多少拨人,我真记不清了,每个月大概五六批。学生剧组、电视广告比较多,偶尔也有拍复古写真和短剧的。”
葛怡晴制定了清晰的收费标准:拍摄写真为150元/小时;包场价为平面或视频类240元/小时,1000元/半天,1800元/全天。她表示:“这个价格比商拍的市场价格要便宜,很多人来也是冲着性价比高。”
为保障拍摄顺利、邻里和谐,葛怡晴明确列出注意事项:不占用小区车位、楼道等公共区域;室内禁烟;为避免扰民,开放时间设定为早6点至晚8点……
正在拍摄的短剧导演张璐说,他们这部剧主要讲青春校园爱情,把这里拍成女主的家,“我们前期会筛选大量场景,这里是从社交平台发现的,布置复古又有生活气息,小区环境也很美,很符合剧情。”制片人周纪补充:“短剧节奏快,这种现成布景能省很多筹备时间。”
近两年,短剧市场异常火爆,已成为文化产业的新风口。近期发布的《2025年微短剧阶段性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今年预计将突破634亿元,用户规模超6.96亿。而杭州作为“短剧之都”,每日少则几个、多则十余个剧组开拍微短剧,产业规模走在全国前列。
老房子,在像葛怡晴这样的年轻人眼里,不再是陈旧与尴尬的代名词,它正变成镜头里的时光胶囊,藏着100种可能——承载故事、发生故事,也成为故事本身。
就在这个月初,葛怡晴又在西湖边租下一处75平方米的花房。她语气轻快,眼里有光:“月租5300元,这次签三年,我打算做民宿。”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