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创新潮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下,创新能力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当前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的背景下,为了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杭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杭州市拟出台《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推进杭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2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目前该《意见(征求意见稿)》正在征求意见阶段。
未来五年
每年新增2000家高新技术企业
《意见》中对今后5年的发展做了清晰的规划,明确了目标:到2030年实现“两高一优”,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GDP和服务业增加值,制造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规上工业增加值达6200亿元,制造业投资突破1700亿元、占固投15%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31.5%以上;新增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1个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稳步提高,技术交易额和新产品产值突破1.2万亿元;规上工业企业突破8500家,培育世界一流企业5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50家,每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00家。
超前布局未来产业
抢占先发优势
在科技创新潮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下,创新能力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未来产业发展的谋篇布局上,早在2017年,杭州就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杭州未来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去年(2024年)又发布了《杭州市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6年)》,聚焦五大风口潜力产业,分层次构建国家级、省级、市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助力未来产业不断突破。
近年来,杭州现象级新锐科技企业群体接连涌现,如游戏科学的中国首款3A游戏《黑神话:悟空》、宇树科技的机器狗、DeepSeek深度求索的开源大模型、强脑科技的便携式高精度脑机接口、云深处的人形机器人、群核科技的3D模型等,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创新已然成为杭州最鲜明的城市气质、产业特质,也为未来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杭州目前在发展未来产业具备了许多“先发优势”:首先是创新群体持续增长,2024年,杭州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量达到了478家,居全省第1位、全国城市第5位,独角兽企业达到34家,居全国城市第4位,连续22年蝉联“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全国城市第1。其次高能级科创平台持续升级,国家实验室入轨运行,杭州超重力场试运行,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落地实施……随着越来越多的高能级平台落地杭州,“科技力量”的撬动作用愈发明显,截至今年3月杭州已拥有65家国家级孵化器,居全国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第1位。再次,科技创新也带动了产业集群持续壮大。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动漫游戏等领域,杭州都取得了先发优势,特别是人工智能产业,已经跻身全国第一梯队,打造了全球万亿级智能物联领先产业集群。截至去年年底,人工智能、未来网络(6G)、合成生物、元宇宙等4个未来产业先导区先后入选省级培育名单。
此次杭州拟出台《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推进杭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针对未来产业也提出了“前瞻布局”,优先布局通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类脑智能、合成生物等风口赛道,积极布局商业航天、量子科技、元宇宙、未来网络、先进能源、前沿新材料、无人驾驶等前沿领域,加快创建未来产业先导区。发展智能制造、生物制造等未来制造重点领域,争创智能感知等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谋划原子级制造等大科学装置。实施人工智能终端产业专项行动,鼓励智能终端和智能装备应用。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主动拥抱“蓝海”
当前,作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尤其是新兴产业,更是成为各国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战略“先手棋”。在全球范围内,各国纷纷将科技创新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投入和制度创新,对未来产业发展持续加码,加速抢占人工智能、新能源、半导体、量子信息等关键技术领域的制高点。如美国提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学、先进通讯网络与生物技术等未来产业;德国着眼于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绿色能源和数字科技等方向进行前瞻部署;日本围绕“社会5.0”愿景,重点在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方面进行技术和产业的系统布局。
从国内城市来看,诸多第一梯队城市也在紧锣密鼓谋篇布局未来产业,上海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未来产业的城市之一,提出着力打造未来五大产业集群,包括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材料等;北京重点发展未来细分产业,如通用人工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6G)、元宇宙、量子信息、光电子等;深圳重点抢占合成生物、区块链、细胞与基因、空天技术、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和光通信与光计算等未来产业赛道。
新兴产业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是城市间竞争的重要风向标。颠覆性技术创新成为新兴产业的重要驱动力,为产业培育带来增量。如今年1月15日,贝恩公司发布了《2024年全球高科技行业报告》。其中,预测人工智能(AI)软硬件市场将以40%至55%的年增长率持续增长,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800亿至9900亿美元。人工智能(AI)被视为驱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变量,正迅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在带动经济增长中呈现“爆发”态势。
拟出台的《意见》正是主动拥抱新兴产业蓝海的一项有力举措。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杭州的着力点在协同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和五大产业生态圈建设,目标是打造世界级视觉智能产业集群,争创人工智能、智能网联车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到2030年,五大产业生态圈突破2.3万亿元,视觉智能成长为首个万亿级产业链,做大做强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网络通信等8个千亿级产业链,新增智能仪表、智能装备、金属材料、光伏等4个千亿级产业链,培育增材制造、航空制造、动力电池、半导体材料、生物材料、中成药等若干个百亿级产业链。
优化人工智能
赋能先进制造业
《意见》中,人工智能依然是“关键词”。
优化人工智能引领的先进制造赋能体系,正是杭州未来5年要重点发展的领域。
今后一段时间内,杭州将持续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围绕人工智能全产业链打造芯机联动、整零对接、产业协同,布局智能计算、智能终端、智能空天、智能软件、智能网联车等新兴产业集群。《意见》中提到,对于绩效优秀的人工智能标杆产业园及产业生态创新空间将按规定给予运营经费补助。目标到203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超6000亿元、规上企业超1000家。
此外,针对“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开拓方面,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大模型以及面向特定工业场景的专用小模型,将按规定对优秀模型予以奖励。在鼓励新技术新场景首创首用方面,打造“人工智能+制造”“虚拟现实+制造”等应用场景,认定人工智能行业赋能中心,征集人工智能大模型制造业细分领域的示范应用及解决方案,也将择优给予奖励。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