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浙音原创歌剧《战士之路》再现“飞虎传奇”
发布时间:2025-10-13   杭州日报

飞虎队是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一支特殊的空中作战队伍。80多年前,他们与中国军民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同仇敌忾,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结下深厚友谊。

如今,硝烟散尽,时针指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段跨越太平洋的铁翼传奇在新时代的艺术舞台上焕发新生。10月12日晚,浙江音乐学院倾力打造的大型原创歌剧《战士之路》成功首演。

“抗战期间,美国将军陈纳德带着飞虎队,在中国上空跟日本人死磕,浴血并肩,战绩辉煌。《战士之路》这个名字,就是取自他本人的回忆录。”本剧制作人、浙江音乐学院院长王瑞介绍,选择飞虎队与中国军民并肩作战的题材,旨在重温跨越国界的生死情谊,弘扬新时代的国际主义精神。

1958年,陈纳德在美国病逝。葬礼肃穆,妻子陈香梅的思绪被拉回往昔——那份穿越战火、跨越国界的爱,依然炽热,清晰如昨。《战士之路》以这场葬礼为序幕,通过倒叙的形式展开1937年至1945年间热血壮烈的历史画卷。

彼时,陈纳德来到杭州笕桥的中央航空学校担任飞行教官。中美两国军民并肩战斗、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壮丽史诗缓缓开启,以陈纳德为代表的飞虎队员在中国战场英勇战斗的传奇故事重现舞台。

编剧喻荣军介绍,全剧以三条主线交织并行——陈纳德与飞虎队的空战传奇、陈纳德与陈香梅的跨国爱情、中国军民与国际友人的生死与共。“在这部歌剧中,最值得歌颂的,是那些黑暗中依然相信光明的人。”

喻荣军表示,自己虽然不是浙江人,但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敬意。“抗战时期,浙江军民留下了很多感人的国际救援事迹。”

在作曲家许舒亚看来,这样一部穿越时空、跨越国界的咏叹调作品,既要有中国的文化和底蕴,更要体现世界的审美和精神。“我在创作过程中,专门选取了浙江特色的音乐元素作为动机,又通过现代化的音乐语言来体现世界审美。尤其是对男主角陈纳德的音乐塑造,既有国际形象的主导动机和唱腔设计,又涵盖了中华民族的艺术风格,加入越剧《孔雀东南飞》的经典唱段。”

《战士之歌》是意大利籍导演皮埃尔·弗朗切斯科·马埃斯特里尼与浙江音乐学院的第四次合作,他表示:“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以前的三次合作,都是我把意大利歌剧带到中国,带到浙江;这一次,我要把中国歌剧带向世界的舞台,一同书写更多像飞虎队一样的合作故事。”

除了作曲家许舒亚、编剧喻荣军、意大利籍导演马埃斯特里尼,《战士之路》还汇聚了艺术总监孙秀苇、意大利指挥家安德烈亚斯·吉斯、瑞士艺术指导罗曼·克鲁莫夫、西班牙多媒体设计胡安·吉列尔莫·诺瓦等国内外一流主创。同时,该剧以浙音声乐歌剧系、歌剧学院、合唱学院为演出主体,室内管弦乐团、管弦系等为演奏主体,其中多名主要演员则由韩蓬、方香蕾、王三林、金凡雅等歌剧学院师生担纲,以老带新、师生同台。

浴血并肩捍正义,精神赓续向未来。王瑞表示,希望通过歌剧这样的艺术语言,将这份勇气、牺牲与守望相助传承下去,让今天的观众尤其是年轻人在艺术的洗礼中,深刻理解历史的厚重与壮阔,更加珍视当下的和平与幸福。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厉玮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