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南北,贯联古今,通向未来。
千百年来,大运河奔流不息,滋养着两岸城市和人民;时光荏苒,大运河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人民美好生活的新载体。
对于这条润泽百姓的千年水脉、文脉,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在心:“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多年来,杭州全力推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与城市更新、产业转型、民生改善深度融合,实现了城市与运河的协同发展与共生共荣。
因河而兴,让城市肌理与文脉传承相得益彰
作为国家重大文化战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不仅为千年文脉注入新的生机,更成为驱动杭州城市更新、提升人居品质、繁荣文化生活的强大引擎。
市商旅运河集团建设的大运河杭钢公园就是其中一个生动实践。从音乐节到艺术展,从非遗市集到节日庆典,杭钢这个曾经代表城市工业力量的存在,已经“摇身一变”成为时尚潮流的新地标。
近年来,杭州在大运河杭钢公园中保留高炉、焦炉、筒仓等标志性工业遗存,展现高炉文化中心、焦炉艺术中心等特色空间,营造铸铁机房秘密花园、焦槽花园等别致景观,将工业遗存和生态绿植、运河文化有机结合,焕发新生机。
“我们希望大运河杭钢公园能够区别于一般公园和商业体,让大家有更好的体验。”杭州市商旅运河集团辰祥公司总经理章进表示,目前,大运河杭钢公园的业态非常丰富,未来还将引入科技创新、数字创新、智能创造为主导的产业,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数智文创产业新高地和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
平炼路(丽水路-拱康路)景观大道作为工业文化记忆廊道,不仅有效疏导交通,更融合艺术陈列、休闲游憩与商业体验,成为备受市民喜爱的公共文化空间;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利用保留的工业遗存基础,建设漫步道、跑步道与自行车道,实现“三道贯通”,通过建设运河湾人行桥、小河公园人行桥等多座特色慢行桥梁,进一步整合运河两岸空间,提升滨水区域的可达性与趣味性。
因河而生,因河而兴。随着一系列重点项目高质量落地,杭州的城市面貌与功能品质获得全面提升,勾勒出一幅幅古今贯通、水城相融、人水相依的美好图景。
古今共融,大运河畔工业遗存焕发新生
大运河流淌在杭州的城市肌理之中,既是滋养文化的活水,更是激发创意产业破局发展的不竭动力。
沿着京杭大运河古文化遗存与杭州老工业遗存规划建设的运河天地,如今已经串珠成链,通过创造性转化工业遗存,将老工业厂区和仓储码头转变为集船坞摇滚市集、音乐演出、文创空间于一体的潮流文化地标,实现了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精彩蜕变。
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最初“成员”,LOFT49(杭实创意中心)前身是杭州蓝孔雀化纤厂(锦纶分厂)的废弃厂房,曾在21世纪初吸引大批艺术家自发聚集于此,一度是杭州乃至浙江文创产业发展的先驱代表。
2018年,杭实集团启动复兴计划进行改造。项目共分两期开发,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其中一期总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已于2021年建成投用,这个初代创意产业园已经变身为集创意办公、创意街区、创意市集、艺术展演等于一体的创意城市先行区,吸引诸如泡泡玛特、思库传播、安道设计等知名头部企业入驻,入园企业“创意浓度”超80%,成为杭州创意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预计今年年底LOFT49二期全面开放后,年产值有望突破亿元,成为拱墅区大运河文化产业带的核心引擎。
“未来,LOFT49将赓续工业文脉及文创基因,盘活再造存量资源,推动产业焕新和城市更新,实现城市空间重构和活力提升,成为‘艺术策展+商业生活+高端办公’的工业设计博物馆。”杭实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可感可亲,千年文脉滋养百姓美好生活
夏末秋初的运河两岸,绿树掩映、波光潋滟、风光旖旎。
做一把油纸伞、组装一把剪刀、体验“过江布”染色过程……在杭州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手工艺活态馆,可以看到各类手工艺工坊开展的体验活动和手艺人的现场展示,让人能近距离感受非遗技艺的精彩魅力。
近年来,为了避免传统街区更新中常见的居民置换和社区空心化问题,使运河的文化活力源于生活、归于生活,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打造“主客共享”创新模式,既引入杭州手工艺活态馆、晓风书屋、舒羽咖啡等兼具文化品位与生活功能的业态,满足游客对“老杭州”非遗的体验需求,也保留为本地居民服务的社区功能,居民在这里依旧可以抓药、读书、喝咖啡,而游客则能沉浸式感受原真性的市井生活。
保护好、利用好大运河,归根结底要惠民利民。为了让运河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增进运河两岸民生福祉,杭州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城河共生提供坚实支撑。
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两岸绿道全线贯通,让运河沿岸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连续公共空间,到桥梁提升改造、夜景照明系统升级,塑造了昼夜皆宜的滨水活力区,再到学校、社区综合体等配套设施的布局优化,提升了运河沿线的人居环境……杭州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让居民不仅能“傍河而居”,更能“倚河而乐”,切实共享运河发展带来的品质生活。
钱塘快评
文脉奔流润杭城
近年来,通过城河共生的发展模式,大运河杭州段的“工业锈带”焕发新生,“城市秀带”魅力尽显,成功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有机统一。运河不仅是历史符号和景观廊道,更是联动区域功能、赋能美好生活的重要纽带。
事实上,城河共生不仅是空间的更新,更是文化的唤醒与民生的关切。它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下,让城市更新“暖”在细节,也让百姓在亲近历史文化中增强归属感与认同感。
运河奔腾,文脉长新。如今,千年大运河进入新的生命周期,不断催生新的产业形态,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杭州用实践证明:唯有让运河与城市相互滋养、与人民共情共鸣,千年文脉才能奔涌不息,城市文明才能历久弥新。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