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在茶园漫步中感受自然与乡土的融合,在探访雕塑家工作室时触摸在地艺术的脉络,在即兴写生中捕捉艺术与光影的碰撞……10月20日,“湖山传诗・音画飨村”中欧艺术家阅读乡村驻地创作音画沙龙,在西湖区转塘街道长埭村正式开幕。16位来自中欧地区的艺术家齐聚于此,通过沉浸式体验与创作,开启一场东西方艺术交融的乡村对话。
活动中,艺术家们除了采风写生,还与当地村民、浙江音乐学院学生围坐联欢,用艺术的语言跨越文化与地域的隔阂,让不同背景的参与者在互动中产生情感共鸣。
这种“国际艺术+在地生活”的形式,进一步让艺术在乡村扎根。比利时华裔艺术家姚逸之对长埭村赞不绝口:“我很自豪祖国有这样美好的乡村,如果退休后能来这里生活,我第一个举手。”他坦言,长埭村既有文化底蕴,又保留了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村里的休息室、烘焙坊充满文艺气息,让欧洲的艺术家朋友们感到惊喜。
“这里太美了!生活在这里的人太幸福了!”首次到访长埭村的鲁特琴演奏家 Alban Tixier 也被当地风光深深吸引,由衷赞叹:“这里的茶园美景令人印象深刻,茶山与水库相映成趣,景致美得不可思议。”
被艺术家们连连称赞的长埭村,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地处龙坞茶镇核心区域,毗邻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等艺术院校,优越的地理位置为长埭村奠定了深厚的茶产业基础和浓郁的艺术氛围。目前,已有300余位驻村艺术家形成“环村艺术链”,驻村艺创等活动定期举办;“艺术村长”团队推动村庄整体面貌提升,为全村房屋设计图纸,重塑公共文化空间……
在驻村艺术家的带动下,村里的文创、旅游与农产品实现了有效融合。2024年,由驻村艺术家柳纪科创办的市级文创园“白桦崊手作园”年销售额达2.1亿元,村旅游收入(含农产品销售)达7787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达441.3万元。立足本土资源,长埭村正以茶文化为底色、艺术乡建为特色,走出一条独具艺术气息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