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小哥圆桌会”解决外卖员的“急难愁盼” 小哥自发践行“礼行周三”传递城市温暖
杭州日报讯 开 栏 语
道德是城市文明的基石,是共同富裕的底色。在杭州奋力打造共同富裕城市范例的征程中,公民道德建设是重要支撑。
今日起,本报联合杭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推出“崇德向善——公民道德建设优秀案例”专栏,聚焦基层一线,寻找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探寻城市肌理中的道德微光,让崇德向善的力量直抵人心,让可感可学的榜样照亮前路。
周三的早高峰,杭州天地实验小学校门口,外卖员王党辉身穿红马甲、手执引导旗,正一趟趟护送孩子们过马路。
一位路过的老人好奇地问道:“你们这样不耽误送外卖吗?” 王党辉笑着答道:“平时总在路上跑,趁有空也想为杭州出份力。”老人听罢,竖起了大拇指。
这一幕已渐成风景。
从去年年底开始,望江街道的外卖小哥们每周三轮流走上街头,开展文明出行劝导。这个被称作“礼行周三”的文明实践日,得益于望江街道搭建的“小哥圆桌会”——一座联结小哥与杭城的理解之桥。

“小哥圆桌会”讨论现场。 照片由上城区文明办提供
A典型案例
每月组织圆桌会 让诉求“事事有回音” 小哥积极投身文明实践 让快乐加倍
11月10日,望江街道近江东园邻里食堂里,最新一期“小哥圆桌会”如期举行,议题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
“我们在杭州参保需要6个月以上才能办居住证,但这行流动性太大,政策能不能更友好一点?”圆桌这头,小哥抛出实际困难。另一头,街道和区人力社保局的工作人员一边讲解政策,一边认真记录。
令人惊喜的是,第二天就有小哥接到杭州市人力社保局的电话。原来,区里已将会议内容整理上报,市局主动来电听取意见,并表示将在后续政策中酌情优化。
杭州作为互联网经济高地,外卖小哥累计注册量超35万。如何引领该群体融入基层治理,是实现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的关键课题。去年8月,在上城区文明办指导下,望江街道率先成立“小哥圆桌会”,由街道为跳桥救人的“外卖英雄”彭清林孵化的“清林公益中心”牵头,每月召开一次。小哥们把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汇总起来,在会上与相关部门面对面沟通,部门则定期反馈处理进展。
作为“小哥圆桌会”的主理人,彭清林心中一直有个念头:“因救人出名之后,我能为其他小哥做些什么?”起初,圆桌会的议题更多的是如何为外卖员创造更友好、更包容的环境。15场圆桌会举办下来,上城区各部门不仅做到“事事有回音”,回应速度也越来越快,解决了不少小哥的“急难愁盼”。
大家也被杭州对小哥们的关爱所感染,于是在圆桌会的讨论上,关于“我能为杭州做些什么”的话题也越来越多,开展“礼行周三”文明实践日也正式被提出。王党辉笑言:“周三发工资,大家心情都好,不如一起做公益,让快乐加倍。”
文明倡导不仅仅发生在每周三,其实也伴随着小哥们在每一次送单的过程中。“我们在小哥群体中积极倡导着‘不超速’、‘不逆行’,认真、努力、规矩地完成每一次送单任务,将千千万万的‘小文明’,汇聚成城市的‘大文明’。” 彭清林说。
B区域亮点
从“反映问题”到“参与治理” 打造“小哥友好城市”有了实践新样板
今年1月,杭州首次将“全力建设‘小哥友好城市’”写入市委全会报告。而望江街道的“小哥圆桌会”,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有益探索。
“圆桌会能坚持下来,不靠某个人,而是整座城市拧成一股绳,尽可能为小哥考虑周全。”望江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从阵地建设到服务优化、机制完善,一切只为了让小哥在杭州找到“家”的归属感。
在解决小哥诉求的同时,圆桌会也在不断激发小哥参与城市治理。“小哥群体具备全天候在线、全区域流动、全场景渗透的独特优势,是城市治理中最灵敏的‘移动探头’。他们反映的问题,将有助于打通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当前,“小哥圆桌会”正在逐渐壮大,目前已建立起386个线上群组,构建起超万人的问题征集网络。甚至常有拱墅、西湖、余杭、萧山等地的小哥专程赶来参会,越来越多隐藏在城市角落的治理问题被看见。
从“反映问题”到“参与治理”,如今小哥们也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德治伙伴”,很多问题的破题,小哥们都积极参与进来。比如在“破解小区进门难”议题中,物业和业主代表特地邀请小哥参与“三方协同”联席会议,直接推动了《外卖骑手友好公约》、小哥码推广等议题落地。截至目前,圆桌会已推动解决23类难题,形成9项实质性成果并在全市推广。
“小哥圆桌会”也点燃了外卖员群体向上向善的内生动力。除了“礼行周三”文明实践日,“小哥圆桌会”还裂变孵化了“绿水轻骑”护河活动、文明餐饮监督员、“新风尚·小哥说”“骑手哨兵”等网络文明实践品牌,从个体标杆扩展为群体参与。越来越多像王党辉这样的外卖员,主动参与到文明劝导、爱心配送、应急处突等各项工作中去,丰富着小哥们的精神世界。
如今,望江街道“小哥圆桌会”已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并在上城14个街道全面铺开,正逐步向全市推广。“小哥群体不是城市过客,而是不可或缺的治理力量,更是一座城市文明高度的美丽风景。”上城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小哥圆桌会”作为基层治理的创新探索,畅通了渠道、尊重了价值、激发了动能,让新就业群体与文明德治实现“双向奔赴”。
专家点评
让“新群体”成为治理“新”力量
在今天的都市生活图景中,新就业群体如毛细血管般维系着城市的运转,其社会认同与融入路径,已成为检验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试金石。望江街道的“小哥圆桌会”,超越了传统管理范式,在平等对话的圆桌之上,构建了一个兼具情感温度与制度效能的“治理共同体”。
通过圆桌会,对骑手“急难愁盼”的即时回应与实质性解决,本质是通过制度性安排,赋予这一庞大群体被看见、被倾听、被尊重的社会身份认同。当职能部门主动寻求“听真话”,当政策制定因一线声音而调整,它让曾经隐形的劳动者获得了作为城市共建者的价值尊严,从而激发了从“被动管理”到“主动参与”的内生动力。
外卖骑手从“城市过客”转变为“移动探头”与“文明哨兵”,正是治理模式从单向管控迈向多元共治的鲜活隐喻。这种基于尊重与共赢的“双向奔赴”,正是通往更具韧性、更富温情的现代城市文明的必由之路。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