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上午,“深化‘两篇大文章’余杭实践 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区政协“请你来协商”活动举行。区委副书记、区长杨建根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在会上一一回应委员意见,点赞委员“懂产业、为余杭”的履职担当。
区政协主席沈昱主持会议。区领导张立、罗建强、姚文华、傅丽华、斯建刚、张瑾、郭青岭,相关部门、国企等主要负责人,部分区政协委员,科创平台、高校、企业负责人等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全体区政协委员在“i履职”线上平台参加。
会上,王伟、张露露、戴彬、季晔、曹鹏、谢一民、陈贤兴、庄超玮等先后发言,为我区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打造具有余杭辨识度的创新改革品牌,助力“两篇大文章”余杭实践一体贯通、协同发力、走在前列建言献策。
1
王 伟
区政协委员、杭州虎符网络有限公司CEO
《让高能级实验室从落地走向生根》
建议:逐步推动实验室与企业常态化、清单化对接,发布成果与需求双向清单。建立“实验室服务余杭贡献度”评估体系,将结果与政策支持挂钩。整合四大实验室资源,共建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提供概念验证与中试服务。设立优先跟投机制,保障财政投入项目的本地收益权。
2
张露露
良渚实验室副主任
《以高能级科创平台为牵引 加快打造余杭区生物医药创新高地》
建议:设立配套专项资金,支持良渚实验室“双创博士学院”孵化的优质项目。布局功能完善的生物医学未来产业园,形成研发—中试—产业化集群。制定区级生物医药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与路径,引导资源有序投入,提升产业竞争力与影响力。
3
戴 彬
北航(杭州)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北航国新院党委委员
《关于城校融合打造教科人一体改革的“余航”样板的建议》
建议:推动北航与余杭深度融合,建立全链条教育体系,包括科技副校长、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等机制。建设“环北航创新生态圈”,设立实体化成果转化平台与概念验证基金。实施柔性人才政策,破除人事与社保限制,吸引北航教授等高端人才在余杭转化成果,并优化国际人才软环境。
4
季 晔
区政协委员、杭州鼎瀚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
《关于依托“北航”打造瓶窑低空经济智造产业核心区的建议》
建议:优化瓶窑低空经济产业布局,建设专业化智造园区与基础制造产业带。构建北航与工业园区信息共享机制,推动成果快速落地。加快南部新城基础设施与无人机测试机场建设。打造北航师生创新创业直通车,设立成果转化基地与专项基金,扩大政策覆盖范围。
5
曹 鹏
区政协委员、杭州佳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扎根余杭热土,共筑脑科学未来》
建议:聚焦类脑科学领域,出台专项扶持政策与研发基金。常态化组织创新成果发布会与企业开放日,提升企业品牌显示度。加强国际认证、海外专利与参展支持,助力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完善企业服务链条,对高成长企业提供“一对一”政策与金融对接。
6
谢一民
区政协委员、杭州余杭科联兔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小”动物撬动“大”产业》
建议:支持传统养殖企业向实验动物养育产业转型,推动形成“实验动物找余杭”的品牌效应。鼓励建设高标准实验动物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从育种到实验的一站式服务,降低研发成本。在招商引资中嵌入政策前置机制,对在余杭完成关键动物试验并落户的项目给予实验费用返还等激励,提升项目落地率。
7
陈贤兴
利尔达科技集团创始人
《政策护航 + 金融赋能 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规模化发展跃升》
建议:优化芯片、汽车电子等产业链协同布局,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基金。发挥“股权+投资”集合模式,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完善科技信贷与风险投资体系。出台一揽子政策,支持重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产业链协同与应用示范,激励科技成果在本地规模化落地。
8
庄超玮
浙江荷湖科技有限公司CEO
《聚力人才流动共享 构建引育留用新生态》
建议:积极推进人才双聘制度,完善产业贡献纳入人才评价与激励体系。建立常态化技术供需对接机制,推动高校与企业资源共享。依托区内企业自研的大设施开展校企联合培养,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中小微企业参与研发,构建“学术—研发—产业—资本”闭环生态。
区政协副主席张瑾代表课题组作调研工作小结发言,区委人才办、区经信局、区科技局、区财政局、未来科技城、区国投集团等相关职能部门结合自身职能对协商建言内容进行回应。
杨建根认真听取,仔细记录,对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表示肯定和感谢。他表示,深化“两篇大文章”余杭实践、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部署、服务省委“两篇大文章”战略、落实区委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委员们的现场发言站位高、主题抓得牢,视野宽、调研挖得深,作风实、建议提得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建设性和实操性,是下一步余杭发展的方向、着力的重点。
杨建根指出,回顾余杭创新发展的历史,研判当前创新发展的形势和任务,要深刻把握面临的机遇与风口,利用好政策红利的空前机遇、技术革命的突破机遇、城市发展的升级机遇,在时代变局中保持战略定力。要客观审视存在的问题与短板,包括创新能级之困、产业融合之困、人才生态之困,在扬长补短中坚定发展信心。要精准谋划前进的方法与路径,以“三通一融”(打通人才流通渠道、贯通要素保障渠道、畅通成果转化渠道,最终推动“教科人产”深度融合)思路,构建“1+6”(1个顶层设计和6条具体细则)政策体系,在系统变革中开创发展新局。
杨建根强调,区政府将充分吸纳各位委员、专家的建言并融入到政策设计里,下一步将在文件的完善和落实中继续广泛听取意见,确保政策能够精准解渴、高效管用。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思想认识到位,领办落实到位,沟通反馈到位,深化“两篇大文章”余杭实践,构建“三通一融”全链条创新生态,努力让委员满意、让群众满意。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