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为一场演唱会跨城“赴约”,顺便订酒店、逛景点,一场演唱会“唱”火一座城的现象正在频频上演;而艺人将巡演“首站”押宝杭州,更成为一种新趋势。
上周,国际流行音乐女歌手凯蒂·佩里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开唱,并以此为起点,开启了她的中国巡演。此轮杭州站演出,跨城观演比例高达76.4%,其中浙江省外观众占比更是高达65.1%。
整个11月,杭州共有22场演唱会(音乐节),成为近两年来大型音乐演出密度最高的一个月。从今年2月“黄老板”(英国知名歌手艾德·希兰)唱响杭州演出市场国际化的“春之歌”,到冬日里“淡季不淡”的市场热景,强劲的演艺暖流贯穿四季。演唱会现场涌动的人潮,最终化作景区、公园、乡村的游客。这正是对杭州打造“知音之城”的最好回响。
演唱会的“流量”蔓延到景区
“Hello,China;Hello,Hangzhou!”11月21日,“水果姐”凯蒂·佩里在杭州开唱,现场“认领中文名水果姐”这一环节刷爆社交平台,随后她还认真学习了女儿名字“雏菊”的中文发音、“可爱”一词的中文表达,“水果姐”一系列“接地气”的表达,成为她在杭州演唱会的经典瞬间。也被网友称为“这波操作,是真的懂中国粉丝啊”。
“水果姐”的影响力并非仅限于体育馆,“水果姐杭州开唱”“灵隐寺偶遇水果姐”两个话题同时登上了热搜。一份公开数据显示,“水果姐”演唱会话题阅读量破8亿次的同时,灵隐寺相关搜索量上涨了300%。
从本轮演唱会乐迷画像来看,18-34岁的乐迷是跨城观演的绝对主力,其中25-29岁的乐迷占比最高,达到34.3%,其次是18-24岁的乐迷占比为25.9%。这届年轻人在看演唱会之余,还把杭州景点逛成了“大型偶遇现场”和艺术装置“打卡胜地”,带动了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的消费。这波文旅融合的流量,杭州稳稳地接住了。
携程的数据显示,在“水果姐”演唱会与秋假的双轮带动下,杭州酒店订单量同比增长了39%。
演艺热潮,杭州冬日“淡季不淡”
11月的杭州,用一场接一场的演唱会,打破了演出市场“冬季即淡季”的规律。
从月初的郁可唯“我怪”2025巡回演唱会,到王赫野“去吹一场野的风”2.0巡演、颜人中“MOMENT”世界巡回演唱会、刘若英“飞行日”巡回演唱会、“水果姐”“The Lifetimes Tour”世界巡回演唱会,再到月底汪苏泷在“大莲花”压轴亮相……整个11月,杭州的大型演唱会(音乐会、音乐节)总量创下新高,加上国际钢琴大师艾利索・维莎拉兹带来的莫扎特作品专场音乐会、杭州爱乐乐团的瓦格纳音乐会歌剧《众神的黄昏》等演出,本月预计有30余部精品剧目、超80场演出在杭州上演。
目前杭州的“演唱会经济”指数上升至全国第三位。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艺术处处长黄江平透露,根据近一年的文旅消费数据,杭州的演唱会票房对周边消费的拉动比为1∶6,单场演出可显著拉动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关联产业增长,而艺人本身的行程,与演唱会热点、文旅推广的深度耦合,放大了演唱会对文旅产业的乘数效应。
截至11月25日,杭州已举办大型演唱会(音乐节)151场,超过去年全年的总量。12月,潘玮柏、齐豫等歌手的演唱会将在杭州上演。
下一站,是更多“首站”
稍加留意,便不难发现,今年杭州的演出市场,一个微妙的变化正在发生——“首站”选杭州,正从个别现象升级为新风向。
从“黄老板”将杭州作为其中国巡演的唯一一站、连唱6场,到梦龙乐队、“水果姐”等一众实力唱将把中国巡演的“首站”押宝杭州,这绝非巧合,其背后,是城市软实力与“演唱会经济”的双向奔赴。
今年,在瞄准国际音乐市场后,杭州文旅积极与知名国际演艺经纪公司展开洽谈,并多次邀请其核心团队组成考察团实地到访杭州,亲身感受这座城市的场馆设施与文化活力。
此前,黄江平全程参与了“黄老板”杭州演唱会的邀约与筹备工作。他表示,“尤其是大型演唱会,虽然是市场行为,但对于主办方和艺人团队而言,商业回报只是考量的一个维度。演唱会举办地的城市能级、配套服务、文化氛围、交通通达性乃至酒店承载力,共同构成了一站式落地的关键决策要素。”在他看来,杭州正是在这些综合维度上展现出了强大竞争力,才成功吸引了众多国际顶流艺人的目光。
成功打响“首站”,就意味着为整个巡演奠定了胜局;吸引更多“首演”“首展”“首发”入驻杭州,能为城市带来更多“留量”、为“知音杭州”赢得更多未来。
这关键的一跃,考验着杭州能否将一时热度升级为持久“吸引力”的能力,从而让杭州由“粉丝”的“打卡地”,最终成为重要文化项目的“必选地”。
据悉,2026年杭州文旅将重点关注国际顶流艺人演唱会的“首站”项目,目前已有一批国内国际优质演艺项目在洽谈中,新一年的演唱会阵容值得期待。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