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上善若水——访杭州市政协委员熊丽
发布时间:2014-09-23   









以灵动之水,浇创新之花

智者乐水。如今,作为FM89杭州之声总监助理和新闻部主任的熊丽,正以如水般灵动的思维为电台注入新的活力。

对于听众来说,最熟悉的莫过于FM89杭州之声的“金字招牌”——《民情热线》。这是一档由杭州市纠风办、考评办、效能办和杭州文广集团联合主办的节目,从2004年6月开播至今,每年都有70多个政府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走进直播间,共接待37000多个(条)听众的投诉、建议,基本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电波也逐渐成为政府和百姓沟通的桥梁。

然而,这档已经开办十年的节目也日渐显露出枯燥、呆板、模式化的弊病,如何让老品牌节目焕发新的活力,熊丽带领团队不断强化创新意识,追踪民生热点、做深民生新闻,推出了更接地气的深度调查栏目《民情热线•第一调查》。该栏目力求做大做强舆论监督报道,就重点民生投诉和涉及党风政风的投诉,展开深度曝光和调查,推动问题解决,形成杭城广播界“舆论监督”的第一品牌。据悉,自2013年11月开播以来,《吴山夜市的搬迁之争》、《汽车城上牌强收60元“综合服务费”》、《缺斤短两的肯德基》等调查报道,引发了责任单位与相关监管部门的深度关注,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广泛回应,并在职能部门的强力介入下,推动了问题的解决,赢得了百姓的口碑。

除了对原有栏目的设置进行创新外,熊丽和她的团队还勇于尝试创办新的节目,《连线快评》便是其中备受好评的节目之一。

当今时代,热点事件层出不穷,社会思潮纷繁复杂。作为主流媒体,广播如何增强自身的传播力,强化主流舆论的引导力?这一问题始终萦绕在熊丽的心头。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熊丽和团队逐渐找到了新的门路——打造“快速发声、短小精悍、新颖有力、动心动情”的广播评论,对热点新闻事件进行反思和解读,同时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占领主流舆论阵地。很快,《连线快评》推出了。作为一档长度为3分钟左右的原创评论节目,《连线快评》布点于全天的12个点位,只要在9:00-21:00点之间,热点事件、重大事件见诸媒体后的两个小时内,就会有相应的评论发出,第一时间影响受众。

“我们对‘快’的追求不仅仅体现在时间上,还体现在对‘最快权威观点’的追求上,力争评论员拿出的是可以‘最快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观点。”熊丽补充道。为了达成对“快”和“权威”的支撑,《连线快评》组织了近90人的评论员智库,分别来自传媒、大学、政府机关、法律、医疗等不同领域。据尼尔森调查数据显示,节目开播半年,收听率就稳居在杭城同时段第二位。节目先后获得2011年度、2013年度浙江省新闻名专栏称号。

成功并没有让熊丽“浅尝辄止”。结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目前普遍浮躁的人心,熊丽主创了“我们读诗”年度公益活动。“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应该有诗和远方。”为广泛传播“诗意生活”正能量,“我们读诗”以传统广播和公众微信作为双重传播媒介,同时不定期举办线下沙龙,分春夏秋冬四季举办大型文化雅集,近期刚举办的“夏日•时光”雅集便邀请了不少知名人士和热心听众参与,以诗共话“时光都去哪儿了”。“你们最近在办读诗活动?听说很不错啊!”每当有人谈论自己主创的节目或活动时,熊丽的成就感便油然而生。

“广播小而全,除了采编播合一,还要面向听众举办活动,与政府部门联动,同时要做市场营销,可以说‘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熊丽注重加强各个方面的学习,研读理论著作、参加各式培训、主持策划采访……她有有容乃大的智慧,也有滴水穿石的毅力。

来源:    作者:卢新晓    编辑:倪舒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