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余杭区百丈镇溪口村,6名市区政协委员领衔打造了6个各具特色的文创、文化和公益项目,形成了“委员一条街”……
百丈镇联络工委以委员工作室为基础,打造了由12名政协委员、17行业专家以及新老村民代表共同参与的具有百丈特色的民生议事堂品牌“好竹意驿站”……
近年来,余杭区百丈镇大力推进民生议事堂、委员工作室、社情民意信息联系点“三位一体”建设,积极引进政协资源,充分发挥委员作用,在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上,这些做法获得当地百姓称赞。
“公益加油站”是市政协委员忻皓的委员工作室,围绕绿色、低碳的发展目标,倡导并践行“人人三小时”的公益理念,开展了一系列颇具成效的活动。
该平台已入驻公羊会、恩慈养老、生命之光等公益社会组织20家,累计开展公益活动110场,吸引各界公益人士3000余人到百丈开展公益志愿服务,带动村社组织村民每月固定开展“人人公益日”活动,形成了浓厚的乡村文明新风尚。
针对群众反映的山区配套不足的现状,加油站积极带动了各类资源的集聚和公共服务的提升。
区政协委员、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旸打造了鑫藏修书屋;百丈公益大使、节目主持人小强领衔打造了小强公益书屋;著名学者潘建国在百丈组建知行书院……这些空间现已成为人们阅读、研习的好去处。
在绿色浙江的影响下,经过委员多次研讨,百丈立足自身特色确立了打造首个零碳镇的发展目标,现已成功获评全省首批24家省级低碳试点镇。
市政协委员郑芬兰为百丈提出了打造乡村博物馆,以艺术乡建带动乡村振兴的提案,并在百丈率先打造了“传梭博物馆”。在该馆的引领下,目前百丈已经打造了3个各具特色的乡村博物馆,成为吸引人气带动产业的共富工坊。
郑芬兰通过20余年走访搜寻,收集全球各地22000余把梭,在百丈打造全球首个以纺梭为主题的乡村博物馆。开馆以来已经吸引1.5万人次参观研学,成为开展亲子研学、体验土布技艺、品味乡村美食的城乡联动综合体。
浙大教授收集200余件藏品,在百丈打造国内首个以农历为主题的乡村博物馆。该馆以当代视角展现了农历的历法经纬、节气物候、美学通感、节气诗韵和文创体验等多元主题,为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打造可观可感的集中展示空间。
由竹刻非遗传承人方淼鑫、竹编非遗传承人周有才、竹设计师郭航、竹材研究专家所广敏共同打造的竹艺博物馆,以百丈本地历史悠久的竹产业和深厚的竹文化为特色,打造集展示、体验、研学、产品设计开发为一体的竹艺博物馆,成为传承非遗技能、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
百丈镇各协商驿站,目前已经开展6次民生议事活动,初步形成了“收集意见—确定议题—制定方案—组织协商—通报情况”的工作机制,取得了一批标志性议事成果。
针对百丈民宿档次不高、人气不旺的现状,组织开展民宿产业专题议事,并形成了发挥精品民宿带头作用、共同开发特色美食、合作开展民宿营销直播活动等8项工作举措。镇相关科室快速推进,今年1-10月份客源同比增加20%。
针对百丈产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区政协牵头在百丈组织民生议事堂—数字经济进百丈专题活动。委员建议百丈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电商直播企业发展数字经济。根据协商成果,百丈立即启动相关项目,出台一揽子政策和服务。目前产业园已经入驻企业72家,预计可新增税收2000万/年。
针对毛竹价格持续下滑,竹林抛荒严重的情况开展专题议事。该项工作得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林水局与镇政府已经制定专项工作方案,由区属国有公司文旅集团开展全域竹林流转。目前泗溪村已经全面铺开,该项工作为每户农户增收3000元以上,为村集体增收40万元。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