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公民同招 公办初中提质强校 杭州今年10件大事成就美好教育
发布时间:2020-12-18   杭州日报

关键词4 迪拜中国学校

两个“第一” 杭州教育竖起里程碑

一市对一校 在迪拜创造“中国奇迹”

今年9月1日,远在阿联酋迪拜的一所新学校和全国各中小学一起喜迎开学,吸引了不少世人的目光。这所学校的“来头”可不小,由教育部委托杭州市承办、杭州第二中学领办。它创造了两个“第一”:教育部第一批海外中国国际学校试点单位,成功创办的第一所海外基础教育中国国际学校。

2016年4月,在中国驻迪拜总领馆举办的侨界中文教育座谈会上,代表们讨论着一个重要议题——如何筹建中文国际学校。当时,迪拜有173所国际学校,拥有17种不同国家的学制,却没有中国学制的学校。近27万华人华侨的子女长期面临着母语学习和中华文化传承双重缺失的难题。

这个问题一直牵动着中国政府的心。经多年筹备,教育部、外交部于2020年1月正式致函浙江省教育厅,委托杭州市试点筹建阿联酋迪拜中国学校。接到任务后,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市专门协调小组和筹建专班,在办学场所、教师选派、外事服务等方面,打破常规、疏通堵点,探索形成了“一市对一校”支持海外基础教育中国国际学校办学的杭州模式。

短短8个多月,迪拜中国学校从无到有正式成立,这是一所涵盖小学、初中、高中的12年制非营利性学校,设计办学规模为800人。今年开设小学1-5年级共9个班,在校学生211人。学校按照中国基础教育学制设立,开设中国课程,使用中国教材。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优秀教师至迪拜中国学校任教,确保学校教学质量和师资队伍稳定。学校同时招收华人华侨子女和外国学生,实施充分的个性化教育,毕业的学生未来既可参加国内高考,也可以申请国外大学,是一所名副其实具备“中国心·世界眼”的国际学校。

中国驻迪拜总领事李旭航几次亲临学校,盛赞迪拜中国学校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铸魂工程、中阿“一带一路”合作共赢工程、“中国教育走出去”的引领工程。尤其对杭州市委、市政府克服筹办时间紧、疫情影响大等重重困难,在迪拜创造“中国奇迹”所作的突出贡献赞叹不已。

关键词5 美好职教

创新路径打造产教融合“生态圈”

为“新制造业计划”提供人才支撑

今年5月,全国建筑装饰行业龙头企业亚厦集团,牵手杭州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室,联合发起“杭州市建筑装饰产教融合联盟暨亚厦领航计划”。这是杭州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首次试水,是该行业全国首个产教融合联盟,开启了产教融合自我迭代和路径创新。

“十三五”期间,在杭州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推动下,杭州涌现了许多在全国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在全社会支持职业教育的浓厚氛围下,杭州职业教育进入发展“黄金期”,正在为全面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提供有力技能人才支撑。

作为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今年2月杭州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深化职业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构建产教融合发展机制,将产教融合这一国家战略落实到区域实践。力争到2025年,培育一批产教融合联盟、产教融合园区、产教深度融合的示范性实验实习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型企业等,建立60个职业体验中心,探索建设若干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产教融合发展格局总体形成。

今年,杭州市还成功创建省中职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建设项目35个,师生职业能力得到了新提升。从G20杭州峰会到全国学生运动会,再到两年后的亚运会,历次重大外事活动的接待服务,都会有杭州职业教育人的身影;从托幼到养老,从生产、物流到销售,从能源、通信到数字经济,百姓的各项生活都有杭州职教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而“中本一体”“中高职一体化”、自主招生等政策红利也促使中职教育的成才通道越来越宽。2020年,杭州中职毕业生(不含中专、技校)升学比例约占应届毕业生数的74.8%,参加单独考试的上线率超过90%……杭州职业教育,正在给每一位学生更多发展可能,更多出彩机会。

关键词6 素质教育

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培育时代新人

“五育并举”点亮每个孩子的人生

不久前,省教育厅公布了2020学年全省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测试情况,杭州市学生体质测试各类成绩连续10年排名全省第一。这与杭州始终秉持“学生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息息相关。

近年来,杭州把加强学校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今年,杭州更是克服疫情带来的种种不便,先后举办了全市中学生健美操、足球、排球、篮球等各项比赛,还创新开展“喜迎亚运”阳光大课间活动展评,营造了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不只是体育,当前杭州正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自《杭州市中小学“美好成长”计划实施方案》发布以来,杭州市瞄准方向谋篇布局,全面加强思政引领,将德育渗透在各科教学、校园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比如,全市各校利用“开学第一课”、国旗下讲话等契机,积极开展“全面小康,我们来了”主题宣讲,“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主题教育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行动,“美德少年(新时代好少年)”选树,“扣好人生扣子 争当时代新人”系列活动等。丰富学生校内校外生活的同时,做好“拔节孕穗期”的关键发力点,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这些年,在体育、卫生、艺术、劳动等方面,杭州教育全面开花。针对青少年近视问题,今年,全市各校纷纷开展近视防控专家进校园专题讲座、“我的视力不减退”主题实践活动、全员视力健康普查摸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形势分析、家校协同联动活动。为丰润学生艺术体育素养,持续推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 “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文化建设行动和艺术普及性活动,提出了抓好课堂、抓好活动、抓好队伍、抓好资源四个关键点。

育人不是独唱,而是大合唱。杭州市积极携同多方力量推进研学旅行工作,成立全国第一个位于上城区的“五育并举”研学中心;完成“杭州市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调研报告”,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之路,助力富阳、萧山、滨江等地全域推进劳动教育;通过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全覆盖,加强学校“健康两室”建设,健全市、区、校三级心理危机应急机制,守护青少年美好成长。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蔡宇冠 记者 王洁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