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消费一时爽 还贷之日泪两行
银保监:远离过度借贷消费营销陷阱
每日商报讯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雷人的网贷广告随处可见,手机轻轻一点就能借到几万元甚至几十万的钱。对于一些喜欢超前消费享受当下的年轻人来说,网贷已经成为他们难以戒掉的“毒”,但高额利息不断滚雪球,迫使他们过上了“以贷养贷”的生活,就像本报记者采访的95后男孩顾念(化名),每天赚的钱不够还清网贷,最终在父母的帮助下“上岸”的他发誓“再也不碰网贷了”。可有的人还在苦苦挣扎。
打击不良网贷,监管部门一直在行动。日前,银保监会网站发布《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关于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通报》称,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存在营销宣传夸大误导;产品定价管理不规范;存在不合规催收等7大问题,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等权益。
超前消费 他过着“以贷养贷”生活
1998年出生的男孩顾念很早就出来打工了,2017年,高中毕业的他选择了“闯社会”。离开家乡小城,到繁华的都市工作生活,顾念感觉自己“飞起来了”。自己赚钱自己花,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日子过了没几天,顾念发现身边的同事赚得也不多,但他们吃穿用都比他高档。少年的心,按捺不住了。
“可能是虚荣吧,当时年纪也小,网贷来钱快,随便点一下就能借到钱。”顾念告诉记者,当时,他鬼使神差地点开了网贷链接,开启了人生中第一次借钱。他的第一笔借贷是小赢卡贷,借了23000元。当记者问他这笔钱具体用来做什么,他回忆了半天说已经记不清了,“反正吃喝玩乐花掉了。”
很快,借来的钱花掉了,而还款迫在眼前,顾念又在分期乐上借了9000元“应急”。然而,以贷养贷终究不是办法,慢慢地,他还不上了。逾期对他来说,是噩梦一样的经历。“那时候我白天上班,晚上兼职去肯德基打工,每天都在干活、赚钱,但是钱永远不够。逾期后,对方疯狂地打电话给我,我不敢接,只能把电话卡拔掉了。”
年轻的顾念,虽然只背了几万元的网贷,但对收入不高的他来说,当时的心情堪称“绝望”,他说实在受不了了,只能让父母出面还清了所有欠款。还完后,他卸载了所有的网贷平台,现在的他,依然做着收入不高的工作,但学会了踏踏实实工作,“再也不碰网贷了,真的不能借钱提前消费,现在花钱是爽,等还钱的时候就要哭了。”
几通电话 她一步步掉进网贷“陷阱”
知乎上,有很多与网贷相关的话题,比如“欠网贷太多怎么上岸”“那些网贷的人最后怎么样了?”“网贷10W,月工资3K,我该怎么办?”不少网友深陷网贷,记者采访到了其中一个90后女孩小文,她告诉记者,她是接了几通电话后不小心陷入网贷深坑的。
小文说,她以前从来不搞这些网贷,碰都不碰。“去年十月份有个手机158开头的成都号码给我打电话说我征信有问题,开始的时候我觉得对方是个骗子,到后面他知道我所有的身份信息。就这样套路我去下载各种网贷App。我下了好几个,就只有安逸花的额度下来了。”
得知小文有网贷额度后,对方又开始了“攻心术”,说她身份证信息泄露严重,被人拿去注册学生贷,说国家抓学生贷很严,影响到小文的征信,以后可能影响她出行,接着,对方又许诺可以帮小文注销网贷,“就是骗我下载各种网贷App,先把钱套出来,由他们第三方再刷回去。”可惜,当时小文虽然有怀疑,但还是一一照做了。她最终在安逸花上拿到了9000元钱,分期12个月,总共利息她算了下是1788元,加上利息她一共需要还款一万多元。
小文告诉记者,她月工资只有四千多块钱,所以不久就被催收还款,“安逸花的催收真的很吓人。动不动就要骚扰我通讯录里面的人给他们打电话,上次只逾期了一天,第二天早上就接到了十多个电话,完全影响了我的正常生活。”小文心有余悸地说,“总之努力赚钱把钱还完,这些软件我以后再也不会碰了。在这里也想提醒大家提高警惕,千万别像我一样一步步被骗入了网贷的深坑。”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