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这座浸润着千年文脉的古都,当人们探寻宋韵文化的鲜活印记时,总有一抹清雅翠绿跃然而出——那便是源自径山的抹茶。
天下抹茶出径山。它并非简单的饮品,而是从南宋宫廷点茶的精致风雅中走来、承载着禅茶一味的东方哲思,如今更化作杭城街巷里最具辨识度的宋韵符号。
碾茶为粉:
日本茶道之始,传自大宋径山
提及抹茶,许多人可能联想到日本,实则这一盏翠绿深植于中国宋韵的沃土。
三国《广雅》已有“捣末置瓷”饮茶的记载,唐代陆羽《茶经》更将“末茶”列为茶饮正脉。
真正将点茶艺术推至巅峰的,是宋代。宋徽宗赵佶在其御撰《大观茶论》中极尽精微地描绘“七汤点茶法”,追求茶沫“咬盏”境界。这不仅是饮馔之道,更是宋人精神世界的映射,碾茶成粉的严谨工序,蕴含“格物致知”的理学追求;以茶匙在沫饽上勾画花鸟的“茶百戏”,更彰显了“万物皆可入画”的审美意趣与生活雅趣。
杭州径山寺,正是这一宋韵茶风的核心传承地与集大成者。南宋时期,这座位列“五山十刹”之首的千年禅寺,基于“禅茶一味”的修行理念,独创了“径山末茶宴”作为径山寺在重大节日待客的最高茶礼。
僧侣们采撷深山嫩叶,经蒸青固色、烘焙提香后,以石磨缓缓碾作细腻青粉(即“末茶”),再以精制竹茶筅注入沸水,奋力击拂,直至雪乳般丰盈的沫饽盈盏。
这套融合了点茶精细技艺、茶具器皿与禅宗哲思的完整文化体系,将日常饮茶升华为了仪轨庄严的精神仪典,不仅滋养了本土文脉,更远播海外。
日本临济宗开山祖师荣西禅师曾于南宋时期两度登临径山求法。在亲历茶宴后,他在其所著《喫茶养生记》中明确记载:“本朝(日本)茶道之始,实传自大宋径山。”
他不仅将径山寺的石磨碾茶工艺携归东瀛,更带去了整套点茶技艺、茶器及蕴含其中的文化精神,成为日本抹茶道无可争议的源头活水。
古法新颜:
茶宴融入花道、香事、书法、AR、文创
径山茶宴——这项承载宋代点茶精粹的禅院仪轨,于2022年荣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它以径山抹茶为媒介,将宋韵风雅注入现代生活,蜕变为杭州解码千年文脉的鲜活文化符号。
在径山万寿禅寺复原的茶宴中,历史触手可及:游客亲手碾磨遵循古法蒸青的茶粉,持竹茶筅击拂建盏,看雪乳沫饽渐次盈盏;张茶榜的肃穆、击茶鼓的悠远,重现宋人“和敬清寂”的仪典精神。
创新赋予古艺新颜——茶宴融入花道、香事、书法等宋人“四艺”,打造沉浸式“七汤点茶”剧场,研发“抹茶虾仁”“茶韵定胜糕”等雅馔。
余杭区打造的“梦山径”文化公园,将茶宴升维为文旅IP,利用AR技术重现宋代斗茶盛景,茶百戏剧本杀让年轻人在游戏中体悟“盏中作画”的匠心。
杭州蓬勃兴起的“宋韵文化复兴”浪潮,使其从历史深处跃入当代生活图谱。湖滨商圈、南宋御街、各大博物馆文创空间,抹茶主题店如雨后春笋。它们不仅售卖饮品糕点,更通过复原点茶表演、茶筅DIY体验、宋代茶器展陈,将历史场景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消费文化。
一杯抹茶拿铁,其基底是古法研磨的径山抹茶粉;一款抹茶生巧,其灵感或源自宋代“蜜渍”茶点。
一抹翠绿,千年流转。径山抹茶从宋人的茶盏中苏醒,在杭州的街巷里飘香。它是历史的回甘,亦是未来的序章。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