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浙江版画院昨日开馆 毕加索、达利……杭州国际版画大展同步亮相
发布时间:2025-11-13   都市快报

版画,以刀为笔,以墨为魂。

世界版画发轫于中国,在中国古代版画史中,浙江的地位不容小觑。

1931年,鲁迅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中国现代版画由此诞生。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中国现代版画形成了特有的艺术语言。

11月12日,浙江版画界又迎来了一个大事件——位于之江未来社区之江邻里中心的浙江版画院正式开馆,这座省级文化展馆将成为杭州一处文化新地标。

作为开馆首展,“镜鉴回响——杭州国际版画大展”同步亮相。

浙江版画历史悠久 在全国乃至世界占据重要地位

浙江版画院的外观有点像一座透明的“金字塔”。总建筑面积约5400平方米,分为地上、地下两层,其中地下主要是展厅、版画工作室、研学工坊和艺术家工作室等,地上主要是文创区和交流区。

浙江版画院仅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展馆方案设计、装修改造、环境营造和道路绿化等工作,据介绍,版画院落地的之江邻里中心项目从规划之初便锁定“未来感”与“自然融合”核心理念:“金字塔”造型诠释“山水城林”未来图景,斜坡式结构将功能空间巧妙隐于地下,将整个屋顶转化为与地面公园无缝衔接的公共绿地,让场馆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

浙江为什么要建一个版画院?浙江美术馆馆长、浙江版画院院长应金飞介绍,浙江作为东南文化重镇,在中国版画史上的地位尤为关键。这种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地域优势上,也深深植根于历史积淀与人文氛围之中。

据史料记载,唐代时浙江就有刻印诗文售于市井的记录。五代吴越国弘教兴佛,大量印刷佛经。1924年杭州雷峰塔倒塌时,从塔砖中发现的“雷峰塔经”就是现存五代刻本的代表性印刷品。南宋时,杭州的刻印书籍日益兴盛,杭州刻本也以其精良的制作名盛一时。元代,杭州书坊多次奉诏制作官刻本。至明清两代,以杭州为中心的浙江地区,刊刻制作了大量优秀作品。

同时,中国现代版画的发展,也与浙江深厚的文化土壤息息相关。20世纪初,社会思潮渐趋多元,新式教育与西方艺术观念开始传入沿海各地。以浙江人李叔同、丰子恺、鲁迅为代表的版画先行者率先拉开中国现代版画运动的序幕,并直接催生了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的建立。

延续至今,浙江版画的当代创作生机勃勃,在国际上一直很有影响力。应金飞说,在“融汇中西”的创作实践中,浙江版画人一方面继承鲁迅倡导的“为人生而艺术”的精神,另一方面又积极回应国际版画潮流,参与国际交流展览,确立了浙江版画在全国乃至世界版画艺术图景中的重要地位。

300余幅版画作品 浓缩成一部世界美术500年发展史

作为开馆首展,“镜鉴回响——杭州国际版画大展”同步亮相。

“我们可以在展览中见到500多年来世界美术史上艺术大师的版画作品。”应金飞说。

展览以“文明互鉴”为核心理念,立足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系统梳理西方版画艺术的发展轨迹,同时聚焦中西方版画在百年演进中的对话与融合。

展览依托杭州的地理与人文优势,结合浙江深厚的版画传统和近百年美术教育的积淀,成为连接古今、沟通中外的重要平台。

整个展览包含300余幅版画作品,浓缩成了一部世界美术500年发展史,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刻古铭兴”,集中展出以丢勒、鲁本斯、戈雅等为代表的欧洲文艺复兴至浪漫主义时期的版画作品;第二单元“印相寰宇”,展出以珂勒惠支、毕加索、达利、马奈、德加等为代表的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的版画作品;第三单元“镜鉴回响”,展出以罗清桢、李桦、郑野夫、张漾兮、力群等为代表的中国最早一批投身于新兴木刻运动的版画创作者早期的版画作品;第四单元“开放花园”,展出以安迪·沃霍尔、弗洛伊德、大卫·霍克尼等为代表的20世纪中叶至今的名家力作;第五单元“智慧东方”,回应“文明互鉴、美美与共”的价值理念,展示一批中青年艺术家围绕西湖、大运河、良渚古城等文化元素创作的版画作品。

展览中,有不少“明星展品”,比如毕加索的版画《卡门的卡门》。

毕加索热衷舞台艺术,在受邀创作版画集《卡门的卡门》时,他首先着眼于登场人物造型,延续其舞美设计的夸张手法,以几何形态概括角色面部。为呼应原著炽烈奔放的风格,作品集中融入了毕加索色彩明艳的即兴涂鸦。此外,毕加索还提炼出如头披纱巾的卡门、斗牛场上的埃斯卡米罗、行军中的唐·何塞等经典场景,另行创作了5幅独立版画,收录其中。

“镜鉴回响——杭州国际版画大展”

展览时间:即日-2026年3月底,免费参观,需要提前在浙江版画院小程序预约

展览地点:浙江版画院(杭州西湖区转塘街道枫桦路之江未来社区之江邻里中心)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余夕雯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