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03-5-24 |
SARS疫情的突然降临,使杭州这座美丽的城市面临重大考验,也使医卫战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面临严重挑战。来自医卫战线抗击“非典”一线的杭州市政协委员,向人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我多干一点是应该的” 政协委员、杭州市疾控中心办公室主任程彬,为杭州市能如此从容应对突如其来的输入性非典型肺炎立下汗马功劳。 还在广东刚出现“非典”的2月份,她就开始做杭州市预防和控制“非典”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在全市范围内设“非典”的监测点,培训有关人员,还让后勤储备了20吨的消毒液和防护用品,为这次杭州市控制“非典”疫情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她还完成了杭州市一、二、三级疫情的预案(一级是在杭州市尚未有疫情发生,但国内有疫情发生及流行发生并对本市造成威胁时;二级是本市发生输入性病人一次2例以下或间断⑸ダ淙胄圆∪耸保蝗妒潜臼蟹⑸淙胄圆∪艘淮?例以上或发生局部流行)。当杭州发现三例输入性“非典”病人时,从一级疫情直接跳到三级疫情,由于有了充分准备,疾控中心“非典”防止领导小组、应急处理小分队和应急办公室等都能从容应对。 在“非典”刚发生的几天是处于应急最紧张的时期,程彬日夜战斗在第一线。三名“非典”确诊病人的密切接触者,以及其乘座的客车、航班,去过的考场和出租汽车等,要找的人达400多人。她和应急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与公安局、运管局、教委等有关部门联系,动用媒体、机场监视系统等一切手段,为使绝大部分“非典”接触者都得到隔离或留验尽了最大努力。为寻找一个“非典”接触者,有时要打20多个电话,为此,她共打了8000多个电话,连手指都起了茧,而且72小时都没有睡觉,最后领导下了命令,她才休息。在抗击“非典”的前线上,程彬委员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多干一点是应该的!” “我时刻准备着” 政协委员、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技师赵芷音的事迹,同样让人感动。 4月25日上午10点30分左右,赵芷音接到院领导通知,要求立即赶赴市第六人民医院,车子已在楼下等候,马上出发。事后她才得知:原来是“非典”病人的病情有变化,急需请检验专家进行医学化验方面的数据及采样标本的分析判断。而赵芷音委员在这方面的经验在我市是一流的,因此被火速派往一线。 对“非典”病人采样标本的检验,同样也面临被感染的危险。对此,赵委员没有犹豫,也没有提出任何要求,而是默默地做好一切准备,与同行们一起进行检验分析,并逐一做好把关工作。 “五一”节本应在家休息的她,还是牵挂着一线的检验结果情况,于是她又去了第六人民医院,而这一次并非是领导指派她的任务。 当亲朋好友得知媒体上报道了在“非典”一线的人员中有赵芷音的名字时,字里行间的关心、担心、害怕等等都通过电话等向她涌来了,而她作为医务人员比一般人更了解“非典”病毒的凶险,可她没有退缩逃避,更没有畏葸不前,而是与同行一起全力以赴投入抗“非典”的一线。当问她怕不怕时,她笑着,但语气坚定地来了一个所答非所问——我时刻准备着! “筑起防非典的堤防” “非典”战役打响后,政协委员、杭州市中医院院长董陆,为了确保不发生一例医院内感染,确保不遗漏一例可疑病人,确保不发生一例医务人员感染,身先士卒,用知识、智慧、技能、责任构筑起坚强的防线。 4月20日,当接到我市关于发现SARS疫情的紧急通知后,在家休息的董陆立即赶到市中医院,召开医院“非典”防止工作紧急会议,并迅速启动了院内防止“非典”的预案,立即采取了消毒隔离、防止院内交叉感染、“非典”诊断标准、流程方案及“非典”防治工作责任制等一系列措施,还请有关专家到医院为全院进行防止“非典”培训。 她以一个女医务工作者独特的细致,对防止“非典”的工作安排全面又周到。这段时间来,她挂在口头的一句话是:“我们要想方设法筑起防‘非典’的堤防”。为了严格把好进入医院的各类人员“非典”防止关,让住院病人安心,门诊病人放心,她在医院的大门入口处设置红外线体温测定岗,随时对有体温者引导诊治。在医疗用房和医务人员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为了保护就诊者的安全,她安排辟出了专门场地并抽调医护人员来加强发热呼吸门诊和隔离病房的工作。另外,对无流行病接触史、无呼吸道症状的发热病人再新增设一个发热门诊,受到病人的好评,得到省市卫生部门的充分肯定。 在与“非典”病魔的斗争中,市中医院先后有五位医护人员奔赴前线支援工作。为了让这些白衣勇士安心工作,董陆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一线医务人员的家中走访。 抗“非典”以来,她每天都督查医院的消毒隔离是否严格、临床医务人员防护措施是否到位、通风设施是否正常等等,不让一个地方疏于管理。 在对付“非典”还没有特效药时,传统中草药方剂就成了畅销货,市中医院的清肺饮制剂供不应求时,她发动带领全医院干部党员投入加班劳动。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政协委员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用各种不同的方式默默地奉献着…… |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