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战“疫”日记(四十四):如何有序有效复工复产,杭州市政协委员“头脑风暴”——建立“链长”制度 拉长“数字”长板
发布时间:2020-03-19   杭州政协

战疫情、促发展“双线作战”是一场大考。围绕促进企业有序、尽快复工复产,惠企政策密集出台、“三服务”深化开展……成效如何,企业最有发言权。杭州市政协日前邀请企业家委员和部门代表,坚持问题导向,探讨破题之策,广集众智、广聚共识建言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要在精准施策、抓好落实上下功夫

委员们认为,当前各地扶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密集出台,要在精准施策、抓好落实上下功夫。市政协委员、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周旭霞2月底以来走访了江干区、余杭区20多家企业,了解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及存在的困难。他发现,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有关部门基本“一对一”设立了驻企服务员,他建议相关部门同样建立中小微企业服务员制度,畅通企业诉求渠道。

“确保政策落实,走访服务活动要做到‘三个全’。” 市政协委员、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沈金华说,“一是走访企业全覆盖,大中小企业一个不漏;二是宣讲政策全兑现,中央、省、市、区各种‘减、免、缓、退、补’政策都要抓好落实;三是企业困难问题全收集,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答复。”

市政协委员、杭州百穗农副产品销售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江达从事餐饮配送行业,疫情发生后,企业订单量大幅减少,经营效益受疫情影响较大。他建议,市、区、街道在走访服务过程中,要因业因企施策,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让扶持政策和政务服务能更加精准、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进一步打通“人才链”“资金链”“产业链”

市政协委员、杭州琳恩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莉银说,其企业配套工厂有10多家,总用工人数2000多人,目前各企业复工和到岗率均不足,外省员工不能到岗的主要原因是孩子没有开学、没有交通工具、外地员工所在地不允许放人等。杭州拱墅区运河财富小镇管委会副主任王其委员说,一些企业上下游产业链还有堵点,各省市对当地企业复工要求和疫情管控不一样,导致物流不够顺畅,一些企业因为员工到岗率低无法开工或因疫情尚未解禁而无法正常运转,“建议加大各省市的沟通协调,协同推进复工复产”。

沈金华委员认为,“产业链”是企业复工后碰到的新难题,要梳理一批重点企业的产业链名单,对接上下需求,协调采购运输,打通肠梗阻。不少企业正面临“资金链”周转压力,要创新“云上金融服务联盟”方式,设立短期转贷资金,充分兑现减免补贴政策,建立政企银之间常态化、便捷化的对接服务机制,缓解企业资金困难。

“只有上下游企业携手并肩,才能进一步激活产业链。”周旭霞委员建议,倡导“链长制”服务制度,可确定几个企业作为试点,查找其产业链哪里还处于“断链”状态,以“断链”环节作为突破点,帮助企业实现供应链、采购链、生产链、销售链等闭环运作,链长可由县、区、街道主要领导担任,有效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委员们认为,这次疫情应对,杭州在全国做得比较好,创新了不少办法,如健康码、“亲清在线”平台服务集成等,十分方便、诉求直达,受到全国网民的一致好评。这与杭州积极建设“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的城市治理战略是分不开的。

“作为5G行业从业者,我深知,5G在云复工、云项目等云服务方面都是巨大助力。”市政协委员、浙江大运盈通数据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海燕认为,杭州5G产业布局早、基础好,应抓住这次危中带来的机遇,逆势而上。沈金华认为,杭州在数字经济、数字治理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应紧抓不放、化危为机,努力把长板拉得更长。要强化数字赋能,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治理模式的产业化,如整合“健康码”商业运用,像杭州公共自行车一样输出城市管理模式。 


来源:杭州政协    作者:欧燕萍    编辑: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