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杭州市民日擦亮“幸福示范标杆城市”金名片的建议》的全会建议案,建议将杭州的解放日(5月3日)设立为杭州市民日。
设立“市民日”的建议,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市政协在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的使命担当、广大政协委员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和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履职水平,对助力杭州“干好一一六 ,当好排头兵”、在“重要窗口”建设中走在前作示范具有重要意义。
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市民日”以了解城市发展、参与协商治理、增强幸福体验、弘扬社会风尚、开展公民教育为内容,是以人民群众为主角的节日,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要求的落实和体现。采取更有针对性、更具有效性的举措,努力办好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享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好的教育、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自然生态、更公平的社会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办好“市民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更是推进改革发展的动力。
搭建了为“一城”“一窗”
建设凝聚共识的平台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期间对杭州发展提出的期望和要求,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一城”“一窗”建设中走在前、作示范,就必须凝人心、添助力、聚合力,建立更加广泛、更加强大、更加牢固的社会基础。“市民日”的设立和开展,正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全面参与建设的重要制度安排。通过“市民日”平台,可以知民心所向,明政之所往,不断提高政策的精准性、治理的有效性;可以画出最大同心圆,汇聚最大智慧和力量,为持续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为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提供保障。
反映了高水平推进城市治理体系
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杭州在统筹发展、环境改善、社会保障、收入分配、营商服务、城市治理等方面具有独到的经验和优势,也积累了诸如“最美杭州人”评选、“最多跑一次”改革、“城市大脑”建设等一大批典型案例和成功模式,这些都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来源和保障。“市民日”的设立和开展,可以积跬步,汇涓流,通过活动进一步扩大各项惠民政策的覆盖面,做大各个有效载体的影响力,促使活动常态化、载体制度化,持续促进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向治理效能转变,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雨果说:“开展纪念活动,如同点燃一支火炬”。放眼即将迈入的第二个百年征程,在设立“市民日”的基础上,要发挥好这支火炬的作用,还需要久久为功,不断持续发力。要从着力传承优秀文化、努力完善社会服务、全力展现发展成就、聚力丰富精神生活等方面入手,丰富活动内涵,把“市民日”打造成一个市民感觉“有意义”的日子;要从群众的衣食住行,对美好生活的合理预期,看得见、摸得着、有感觉的生活感受入手,持续改善民生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把“市民日”打造成一个市民感觉“有期盼”的日子;要从拓宽活动渠道,充实活动内容入手,做大活动的覆盖面,做深群众的感知度,做细节日的品质感,把“市民日”打造成一个市民感觉“有意思”的日子。
因此,市政协还要继续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统一战线组织、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优势和作用,以“市民日”建议案的提出和办理为契机,号召社会各界和广大委员积极助推“市民日”设立,持续烘托“市民日”氛围,着力培育“市民日”文化,不断丰富“市民日”内涵,合力做响“市民日”品牌,努力实现建议案提有意、决有据、办有方,服务助力“重要窗口”建设中贡献政协的智慧和力量。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