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脉搏、感受温度、享受服务,运用城市大脑助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让人民生活更美好。市政协医卫界别委员积极助推“城市大脑”在就医领域的应用,努力让百姓就医更“智慧”。
一码就医 健康卫士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杭州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先发优势,率先启动凭“码”出行。随着“杭州健康码”的不断升级,如今健康码已不仅局限于健康出行,并已经悄然成为百姓就医的好帮手。患者不再需要携带实体就诊卡和纸质病历本,大大方便了百姓就医。市政协医卫界别委员、市中医院丁桥院区党委书记叶俊介绍,现在只要扫一扫“杭州健康码”就可以顺利完成整个就诊过程。他们医院在自助挂号结算区域、候诊区、医生诊间等多处设置了醒目的“杭州健康码”应用宣传提醒,不断优化自助机扫码挂号结算的程序,组建了专门的党员、财务人员、志愿者三者结合的队伍,引导百姓就诊结算,将“杭州健康码”使用率纳入院科两级综合目标考核并定期通报。现在,从验码进院到挂号取号、就诊、缴费、医保结算、取药、换取发票,患者可在就医全过程中扫“杭州健康码”实现“一码就医”。
近日,“杭州健康码”上线“心理援助”板块,主要提供心理评估、在线咨询、热线援助等服务,为市民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市政协委员、市第七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蒋辉权说,“心理援助”应用可提供各类心理健康评估量表,市民可通过填写量表,对个人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结果选择在线咨询、热线援助及线下就诊服务。与此同时,市民也可拨打杭州市心理危机干预24小时热线0571-85029595,通过电话进行心理咨询。
医院就诊 停车不 “烦”
看病“停车难”一直是百姓就医的痛点。市第一人民医院地处市中心、湖滨商圈,作为全市最大的三甲综合性医院,日门诊量过万。“城市大脑”赋能数字治堵后,市政协委员、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高越说,医院从去年6月份开始,在浣纱路添加了停车引导屏,实时反映医院与周边停车场的剩余泊位信息。原来看病可能20分钟,等车位往往需要2小时。现在打破信息孤岛、充分利用资源、智能引导停车,让百姓就医停车更加有序。
加强监管 拓展应用
市政协常委、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方健国说,应用“城市大脑”有效打通部门间数据壁垒,加大医保监管力度,加快推进智慧医保建设。2019年,市医疗保障局针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参保人员频繁发生小额费用、药店员工频繁配药等可疑现象,通过数据建模构建了各类违规骗保算法模型,严厉打击团伙欺诈骗保行为。2020年,市医疗保障局不断推进实名制就医监管系统、定点医药机构全场景云监控、药品全库存管理和追溯码管理。杭州市电子病历系统已在省属医院、大学附属医院、市属医院、社会办医疗机构、零售药店等市区各定点医药机构完成全覆盖,今年以来已有2065家医疗机构上传了9593461条病历书写数据。同时整合电子医保卡和电子健康卡,完成对参保人员全生命周期健康“一站式”管理和结算。尤其是“舒心就医”整合卫生、信用、医保等多方面的数据,实现参保人员就医全程只需扫码结算一次费用,极大方便了参保人员就医。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