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菱角进入丰收季 杭州菱农一年中最忙的时候到了
发布时间:2025-09-13   潮新闻

随着“水八仙”之一的菱角进入丰收旺季,杭州余杭仁和街道东塘村黄家墩的菱农黄水法也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

“最近,我们夫妻俩每天都是天还没亮就起来去采菱,一天下来采采停停,多的时候能摘100多斤。”

9月11日中午,村子一处菱塘里,一簇簇深绿色的菱叶铺满了水面,75岁的黄水法和妻子黄国芬坐在菱桶里,正在忙着采收鲜嫩的青菱。

秋天将至,大地正以最丰饶的姿态回应时序的馈赠。

即日起,潮新闻推出“万物生•秋收”系列,用镜头和笔尖记录一场场秋收,以及秋收背后的故事和姿态。

一池菱塘,装得下采菱桶,也装下了黄水法的生活。

菱角的一口脆甜,是江南秋天的白月光。

这一期秋收,在黄水法弯腰的弧度里,看见饱满的果实和半生绵长。

采菱忙

黄水法灵巧地扯着菱头,划着菱桶,以手为桨,在密密麻麻的菱叶间穿梭。

菱桶后留下了一条明显的水路。

等来到菱塘中央,他随手拨开菱叶,三四个菱角就藏在叶片下面,用手一掐,小小的菱角一一落入桶中。很快,菱桶里就堆满了菱角。

“今年8月份天太热,影响了菱角的成熟期。”黄水法说,一般8、9月份菱角才会大面积出现在市场上,今年因为高温持续,菱角大批量上市的时间比往年推迟了半个月,但让他高兴的是,这几天天气转凉,菱角终于迎来了丰产期。

黄水法在采收菱角。记者 陈颖 摄

“我们这边都是‘靠水吃饭’,一直有种菱采菱的传统,我承包这片菱塘十多年了。”

黄水法是本地人,他承包的这片菱塘处于三白潭湿地范围内,面积三亩左右,算是村中的大菱塘之一。因为水质好,加上管理精细等原因,这里种出来的四角菱,比别的地方个头要稍微大一些,吃起来也更鲜脆。

他剥开一颗刚从水中捞起的菱角,“你看,白生生的,水分足,甜得很。”

黄水法家的菱角。记者 陈颖 摄

“菱角进入丰产期后,生长周期变短,三五天就有一轮新菱角长出,能一直采摘到11月份。摘上来,可以直接卖给批发商,也可以自己去市场卖,收购价在每斤5到6元左右,跟去年基本持平,预计3亩菱塘可以收入三四万元。”

黄水法刚收到了一笔来自批发商的预定单——50斤新鲜青菱。

“今天凌晨2点就起床去摘了,一直摘到4点多,摘够了50斤。”采菱辛苦,黄水法和妻子却不想错过菱角大规模上市的时机,他们抓紧采收,确保新鲜的菱角能及时供应市场。

黄水法夫妻在采收菱角。记者 陈颖 摄

销路俏

除了把菱角卖给批发商,黄水法夫妇也会直接拉到市场售卖。

妻子黄国芬笑着指了指门外的小货车,“今天我们就把菱角拉到仁和街道的獐山农贸市场里卖,基本7点钟就能卖光,100多斤都被抢光了。”

“丰白潭的菱角在余杭一带很有名,本地人来买的很多,一般卖两三个小时就能清空,有些没买到的人,还会追着问我明天还来不来。”在她看来,炒菱角是余杭人喜爱的一道时鲜,“当季吃,能吃出秋天的味道。”

黄水法夫妻在采收菱角。记者 陈颖 摄

“以前都是本地人才知道三白潭出的菱角好,销售主要面向余杭本地市场,这两年,越来越多其他地方的人吃到了三白潭菱角。”她说,最近就有人从临平专程摸到她家来买菱角,“他在网上看到我们的菱角品质好,一开口就订了两大筐。”

因为互联网,三白潭的菱角名声越来越响,这让黄国芬挺高兴,“菱角卖得好不好,关系着菱农一年的收入,趁着这个势头,我们的菱角也能越卖越好。”

黄水法在采收菱角。记者 陈颖 摄

菱角也寄托着她和老伴的期望,“两个孙子都还在上大学,我们做爷爷奶奶的总想着能尽量补贴孩子们一点,让他们过得更好。”

据了解,仁和街道近年来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特色水生种植产业,菱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小小菱角,成为了村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来源:潮新闻    作者:记者 陈颖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