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全球百强学府 构建高能级平台矩阵
杭州日报讯 春光正好,万物新生。春日繁忙景象中,“新”是亮眼的风景线,也是拱墅今年发展的关键词。
围绕杭州市后亚运“十大攀登行动”,拱墅区今年提出了“1515”攻坚行动,列在首位的便是“强创新之基,加快科创领域集聚成势”。
不难看出,今年拱墅在科技创新领域将有新动作、新布局,当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棋,便是构建高能级科创平台矩阵。
这场关乎未来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攻坚战,拱墅要怎么打?
牵手世界百强学府,注入科创新动力
去年11月,一次跨越千里的牵手,诞生了一个令人瞩目的科创平台——香港理工大学杭州技术创新研究院。
这是拱墅区与全球百强学府的强强联手。
该研究院下设轨道交通智慧中心、数智医美研究中心和大运河文化与旅游研究中心。“我们轨道交通智慧化领域的科研能力处于前沿水平,此次杭州的实验室落户在沈半路的Tcar杭州汽车文化主题公园,目前正加快打造。”香港理工大学研究助理教授王友武表示,今后轨道交通智慧中心将主攻轨道交通减振降噪全方位解决方案和智能运维技术,“我们目前已与浙江轨道交通集团开展合作,推动轨道交通智能运维技术落地与升级;此外还将与浙江当地企业合作,研发轨道交通先进传感设备、减振降噪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助力拱墅在轨道交通领域快速起跑。”
大运河文化与旅游研究中心则组建了香港、杭州两地的科研团队,由香港理工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李平与浙大城市学院国际文化旅游学院院长邱汉琴联合负责。
“我们围绕拱墅区‘运河明珠’的定位,将成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高端智库’‘全球知名学者大师工作坊’‘大运河文化旅游研究博士项目与博士后工作站’,为大运河文化旅游研究提供充分的科研支撑。”邱汉琴表示,今年正值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中心将在6月举办“大运河国际文化论坛”,届时将发布《全球大运河文化发展动态报告》。
“跳出拱墅、用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来解读大运河文化,才能不断做深运河文化研究。”邱汉琴透露,中心将围绕大运河文化、遗产、旅游、传媒、演艺等领域,以“大师工作坊”的形式,邀请诺贝尔奖得主、海内外知名学者和名家大师定期来杭考察交流、研究创作,并开展专题报告和展览等。
此外,数智医美研究中心将由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副教授赵昕博士领衔,围绕智能化医美诊疗开展新型医美材料和个性化医美器材研发,为拱墅打造全国“美丽经济第一区”提供新助力。
前瞻布局细分赛道,打响科创攻坚战
“区里为我们提供了装修好的3500平方米的场地,就在浙大城市学院边上,我们70多人的科研团队直接可以‘拎包入住’,同时还提供了科研资金、人才引进、政策咨询、服务保障等一系列支持。”杭州市拱墅区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院长、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肖铎教授告诉记者,“拱墅区能在这个细分赛道提前布局,放眼全国也是很有前瞻性的。”
“这是提升数字经济架构体系的一项关键技术。”肖铎道出了拱墅与浙大城市学院共建该研究院的背后深意——数字经济作为全区“1+4”产业主赛道之一,拱墅必须具备敏锐的行业洞察力。
肖铎表示,边缘智能技术就是在现有云和端的架构中间,新增一个边缘节点,“它能实现数据在本地进行存储、处理,并且可以加入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提高数据隐私和安全性,避免了数据传输的瓶颈和延迟。”
“我们今年会将边缘智能应用到国内两家白色家电龙头企业的生产线上,并且从软件到硬件再到应用程序全部实现了国产化。”肖铎介绍道,“我们计划通过五年建设,将研究院建设成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成为支撑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高地。”
除了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拱墅区今年还将全力推进浙大全息智能技术研究院、浙工大未来技术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加快落地,构建起高能级科创平台矩阵。
“今年计划全区财政科技支出增长15%以上、新增财力15%以上用于科技投入,力争全年R&D经费支出增长25%以上。”拱墅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区已成立高能级科创平台专班,集中力量做好科创相关服务工作。
同时,全区今年要举办拱创新·墅未来科技成果对接活动10余场,汇集政府、平台、骨干企业、投资机构等各类主体,营造专业化科技创新生态圈,促进技术、人才、项目、资金等要素互融共享;依托中欧人才交流与创新合作中心,拓宽与英国、法国等国官方组织、商会、协会合作,为各大科创平台提供人才招引的优质渠道。
“我们还与头部投资机构合作成立了规模达11.6亿元的子基金,用于健全完善产业基金体系,不断提升全区科创水平。”拱墅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高能级科创平台体系建设的推进,后续全区将加强对各大科创平台项目的绩效跟踪和评估,加快形成标志性科技成果产出,努力将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