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城的街头,一抹抹明亮的色彩正悄然装点着校园周边的人行道。蓝色框线勾勒出安全区域,绿色块上的白色大字“通学路”格外醒目,其间还点缀着充满童趣的图案……这是杭州为孩子们精心打造的“舒心通学路”。
记者从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获悉,截至目前,今年全市新增39条通学路,以精细化、人性化的城市管理,守护着孩子们上下学的每一步。
一路一策,各区通学路各有巧思
这39条新增的通学路并非千篇一律,而是根据各区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处处体现着管理的智慧与温度。
在上城区,“群众吹哨,城管报到”的机制被灵活运用于通学路建设。通过精准对接家长和学校的需求,城管部门对10所小学周边的人行道进行了集中攻坚改造,重点整治了道板松动、破损等“老毛病”,并通过路口降坡等设计,着力构建连片成网的通学道路系统,打造可复制推广的标杆样板。
漫步在余杭区的通学路上,仿佛走进了一个童趣世界。这里不仅重新施划了洁净醒目的斑马线,更巧妙运用蓝、绿、红等明快色彩,绘制了活泼的图案和清晰的交通提示语。这些设计在显著提升通行安全性与流畅度的同时,也为孩子们营造出友好、愉悦的出行氛围。
拱墅区的做法则体现了“协同治理”的理念。城管部门联合教育部门、各学校进行实地调研,针对上下学高峰时段人车流密集的特点,制定了综合方案。通过增设非机动车泊位及指示标识,有效规范了停车秩序,“标线优化+停车治理+路面修复”的组合拳,全面提升了校园周边的交通环境。
从“微整容”到“后期服务”,细节里见匠心
一条优质的“舒心通学路”,远不止是画上几条线那么简单,其背后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
在改造前,市政养护部门会先对人行道进行一次全面的“微整容”。以西湖区为例,在文一街小学通学路动工前,工作人员对校门口两侧宽敞的人行道进行了细致摸排,解决道板砖松动、井盖拱起等问题,确保人行道平整度偏差不大于5毫米,并清除违规设置的栏杆、地锁等障碍物,为孩子们清出平坦安全的通道。
材料的选用也饱含考量。施工方西湖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介绍,施划标线采用的是环保耐用的新材料。“这种材料不仅施工快速、对交通影响小,而且耐磨性强,能长期保持清晰醒目。同时,巡查人员对通学路的巡查频次高于普通人行道,确保能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理破损等问题。”
富阳区城管部门则针对人行道小方砖易溅水(俗称“水老鼠”问题)的痛点,将铺装优化为透水砖,既增强了美观性与透水性,又提高了防滑性能,从细节上保障了学生们在雨雪天的通行安全。
从解决“水老鼠”到平整“毫米级”路面,从环保材料运用到高频次养护,杭州城管部门正用绣花般的功夫,将“儿童友好”的城市理念细密地织进每一条通学路。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