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4日)
“民生和民主是一对孪生兄弟。为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发扬民主,现在,我们正积极探索以民主促民生的工作机制。”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的一番话颇具新意。他说,人民政协能反映各界人士心声,在民主促民生中,能发挥很大作用。
2008年,杭州市政协把关注民生、履职为民作为工作的主线,常委会坚持以人为本,把民生问题作为专题常委会议、民主议政会、视察考察和民主监督的主要议题。杭州市政协主席孙忠焕指出,政协的性质地位决定了它应成为各族各界群众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人民政协要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听取并收集反映民意,就不能割裂与基层群众的联系。要坚持“致力发展、关注民生、履职为民”的主题,积极为老百姓建言献策。
把脉“健康城市建设”提出6点建议
2007年底,杭州市被列为全国6个建设健康城市试点之一,且是全国唯一的一个省会城市。为此,杭州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市政协有关专委会、政协委员、相关界别和建设健康城市试点城区政协,历时3个月,围绕着“建设健康城市”进行广泛调查研究。
调研显示,在建设健康城市的启动之年,杭州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但在工作推进过程中还面临着缺乏可借鉴的现成模式、部门间的配合机制尚需逐步完善、健康城市建设的影响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健康城市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及指标体系设置有待于深入研究、建设健康城市的专业人才缺乏、科研培训工作有待于不断加强等问题。通过深入调研,形成了1个主报告和19个子报告等一系列调研成果,从各个角度为建设健康城市提出真知灼见。王国平书记、蔡奇市长等都批示对建议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有关部门积极采纳。
2008年7月15日,杭州市政协召开九届八次常委会议,围绕“建设健康城市”开展专题协商,积极建言献策。在听取了副市长陈小平关于杭州市建设健康城市工作通报及与会人员大会发言后,孙忠焕用“系统工程”来形容健康城市建设。他指出,建设健康城市需要以一种全新的、多维的视觉去审视。要处理好人的健康与社会环境健康的关系、人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政府主导与全民参与的关系、健康城市建设与其他创建活动的关系、整体推进与突出重点的关系,进而形成杭州打造建设健康城市的品牌和特色。
杭州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市委有关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会,广泛听取委员意见。
建言节能减排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节能减排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污染物的无序排放更是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提高。对于以打造“生活品质之城”为城市发展目标的杭州来说,节能减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进一步推进杭州市节能减排工作,市政协决定将其作为九届九次常委会议议题,开展专题协商。他们组织了专题课题调研组,先后召开了委员约谈会、专家座谈会,邀请经济、能源、环境、建设等领域的委员、专家,谋划调研思路,讨论报告提纲。进入调研阶段后,课题组成员先后赴市经委、市建委、市环保局、市统计局、市电力局等单位调研,了解工作情况和实际困难,征求部门意见;赴萧山、建德等区县调研,调查重点行业节能降耗、重点区域污染治理情况,征求基层单位意见;到杭州钢铁集团、西湖酒厂等企业调研,了解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执行情况、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情况,倾听企业呼声。通过两个月的调研,调研组基本摸清了该市节能减排情况,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撰写了《关于杭州节能减排工作的分析和建议》。市政协课题组还拍摄了《杭州市节能减排工作现状和对策建议》的专题纪录片,用影像记录分析了节能减排工作。
经过3个月的辛勤劳动,共形成1篇会议主题报告和25个子报告。这些报告围绕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综合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技术推广、管理体系建设、生活领域推进、建筑节能改造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2008年10月24日,杭州市政协召开九届九次常委会议,围绕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专题协商,为顺利完成该市“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建言献策。杭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对会议高度重视,市委常委、副市长沈坚全天参加会议。市发改委、市建委、市财政局、市电力局等12个部门负责人到会听取大会发言。
会议提出了强化结构节能作用、推广节能技术产品、大力推进建筑节能等10条节能工作意见,以及制定地方环境标准、加强经济政策引导、强化政府领导考核等8条减排工作建议。市委书记王国平、市长蔡奇都对建议作了批示:“感谢市政协孙主席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视支持。希望进一步帮助搞好大气污染整治,督促节能减排任务到位。”
围绕民生组织视察促进社保、医保《办法》落实
2007年,杭州市政协召开专题常委会议,就提升全市困难群众的生活品质提出了7条建议。2008年上半年,市政协对事关民生的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障两个《办法》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就进一步抓好贯彻落实工作进行进一步协商。截止2008年8月底,杭州市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实施平稳,全市参保人数已有4.65万人;共救助医疗困难人员8667人次,发放救济金1903.42万元,提前救济2008年度医疗困难人员1121人次,发放救济金530.26万元,这些都为困难群众解决了燃眉之急,有效缓解了因病致贫的现象。
杭州市政协在调研中发现,该市在提高困难群众生活品质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城乡救助工作发展仍然很不平衡;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的任务十分繁重;“春风行动”管理体制不顺;廉租房、农民工公寓建设成本上升。为此,市政协再次提出建议:继续提高困难人员救助标准,不断提高困难群众的生活品质;应从提高生活品质的高度重新审视帮扶救助工作,继续加大力度,提高标准,扩大范围,使更多困难群众能够从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进程中受益。特别是要进一步抓好县(市)的帮扶救助工作,提高农村救助标准,使那些应该得到救助的困难群众都能得到相应的救助。
杭州市政协认为,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各项工作,必须继续坚持大杭州的理念。虽然,这几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坚持大杭州的理念,按照“规划共绘、设施共建、政策共享、产业共兴、环境共保”的要求,在城乡统筹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由于财政体制的制约,在统筹城乡、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难度很大。他们建议今后进一步加大力度,尽可能地对杭州西部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以及环境保护等给予更大的支持。
市政协还就保障性住房建设、食品安全监督、卫生设施建设、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地铁一期工程建设、半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大气环境整治、社会就业援助、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白马湖生态创意城规划建设等事关民生的内容开展调研视察,通过现场督导、视察报告、反映社情民意等途径,提出了许多有价值、高质量的意见建议,为市委、市政府提供了决策参考。(来源:联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