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最关心的事 我们先坐下来议一议
(2008年8月6日)
8月5日中午,家住拱墅区的退休老师洪婉足刚吃完午饭,便早早地赶到市政协五楼会议室。下午,这里将举行一场关于“市场物价与供应”的民主议政会。
老百姓的事,都要听听老百姓怎么想、怎么说?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探索“以民主促民生”的制度已经在市民中耳熟能详。而如今,这项制度又将增加一条新路子。
作为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今年,在市委、市政府重视支持下,市政协建立了民主议政会制度,主要围绕事关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关系人民群众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和破“七难”等民生问题的改革和解决情况,组织政协委员和市民代表进行议政。
说得通俗点,就是政府在做的和老百姓相关的民生大事,都要与政协委员、市民坐下来议一议。在杭州,这种形式还是头一回。
【新闻现场】
议政第一题:怎样把杭州老百姓的生活成本降低些
当天的会议,参加者一方是杭州市政府管钱、管价格、管食品、管粮食的职能部门领导,另一方是政协委员、普通市民。会议紧紧地抓住的就是一个主题——杭州人的“CPI”(消费者物价指数)。
会上,市物价局局长李爱国先做了汇报:上半年,杭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9%,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约5.6个百分点,占涨价因素81%。
“去年夏天做一桌四菜一汤,花十来元就够了,现在30元钱也买不到啥像样的菜。这么高的菜价,困难家庭怎么办?”这场议政会开得很热闹,市民代表卢兆林好不容易“抢”到一个发言的机会。
对于卢兆林提出的问题,市里马上就要有动作了。市财政局局长陈锦梅说:“杭州即将出台联动机制,发放临时价格补贴,确保低收入群体收入的增长超过CPI的增长。”
话音刚落定,市政协常委、市总工会副主席刘英又接着反问道:“物价上涨影响的是全部居民,补贴范围能不能再广一些,考虑得再细致一些?”她说,许多一线职工、企业新进职工、外来务工人员,月收入只有1000多元,由于物价上涨,只能超时加班补贴生活。
从减少农副产品物流中间环节、完善农副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到实施批零差价控制,加强市场计量器检测……座无虚席的会场,当然不仅听听数据这么简单,许多意见听起来就不乏专业、尖锐。
会场上,两方发言你来我往,气氛十分热烈,但愿望是一致的:想方设法把杭州老百姓的生活成本降低些。
【新闻纵深】
一次以民主促民生的具体体现
什么是民主议政会?议政,怎么议?以前参加过听证会、列席过常委会议,但议政会会场对于政协委员和市民代表来说还是第一次踏入。
“就是围绕商定的内容,政府及有关部门通报施政情况,政协组织界别和委员对政府及其部门的相关工作和事务进行议论、评议、评述,在议政中提出意见建议,通过民主议政的形式资政建言、推动工作。”市政协主席孙忠焕说,民主议政会是我市以民主促民生的具体体现,这项制度还将长期实施下去。
为了确保议政效果,市政协在首次民主议政会之前,由主席、副主席分头率领五个调研组,深入城区、企业、市场、市民,实地调研市场物价和供应情况,并与市区各有关职能部门及政协委员、社区代表、市民代表进行面对面座谈交流,了解最基层干部群众的情况和想法。
市民洪婉足就是其中的一位。“以前,只在报纸上电视上看到过听证会,现在政协又有了一个议政会。”开完会后,她还意犹未尽:“这样的形式非常好,大家的看法不是‘一面倒’,会议也不是‘走过场’。有机会,下次我们还想来。”
“议得很有见解,很有分量,是政府工作重要的参考依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戌标说。政协委员和市民提的问题,有些在现场就有了答案,更多的问题,他表示将“带回去”认真研究,积极采纳。(来源: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