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8月3日,建德市寿昌地区连续普降暴雨,寿昌江江水暴涨,流速湍急,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洪水泛滥成灾,寿昌江两岸7个乡镇124个村庄受淹,淹没农田8.5万亩,倒塌房屋11443间,遇难33人,是迄今为止寿昌江流域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最大一次洪灾。洪灾面前,干群齐心,携手并肩,抢险救灾,谱写了壮烈凄美的抗洪战歌。为了记录建德人抗洪治水的历史,警示世人敬畏洪水、科学治水,市政协委员多次建言,建立寿昌“八三”洪水纪念碑。
今年3月开始,为促成建议的落实,市政协组织了一系列的走访、座谈,收集资料,为寿昌“八三”洪水纪念碑和寿昌江流域防洪减灾工作发声,建言关注防洪水利设施建设。
市政协主席吴铁民高度关注纪念碑建设,对选址、设计、规模、建设周期等提出具体的要求,希望将纪念碑建成集纪念、警示、教育、防洪预警于一体的防洪减灾教育基地。纪念碑建成后,还撰写碑文,以示后人。8月3日,市政协以主席会议形式,纪念抗击“八三”洪水44周年,同时对如何进一步做好寿昌江流域防洪减灾工作进行建言献策。
“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群测群防的地质灾害防治共同责任机制。”
“要依靠科技,科学育林,进一步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要结合市水利防洪规划,落实市级重要河道的标准要求,在各乡镇控规中,要落实重要实施的防洪标准。”
“要加强自然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提高防灾能力。”
……
一条条建议凝结着委员的智慧,参会人员一致认为,防灾无小事,要有忧患意识,敬畏自然、尊重规律、科学谋划,开发建设要与防洪相结合,重视水土保持、加强植被绿化、及时疏浚河道,生态为先、系统治理,唤醒民众防灾意识,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在加快建设秀美繁荣和谐新建德的征途中,我们要进一步弘扬抗洪救灾精神,高度重视防洪减灾工作,努力巩固‘五水共治’成果。”吴铁民建议,要深化思想认识、转变观念,树立防洪减灾新理念;加强生态修复,优化环境,建立防洪减灾绿色屏障;抓好工程建设,补齐短板,夯实防洪减灾堡垒;强化风险防控,消除隐患,修复防洪减灾漏洞;完善应急预案,形成合力,健全防洪减灾体系,助推寿昌江流域可持续发展。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