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杭州时分”桂花香
发布时间:2023-11-10   杭州政协

2023年,从秋分到寒露,从“潮起亚细亚”到“乘梦飞,再相约”,伴随着《我们的亚细亚》在杭州奥体中心再次响起,杭州第四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圆满闭幕。如今,尽管距离亚运会、亚残运会结束已有一段时间,但从亚运火炬传递到亚残运会结束的一幕幕在我的记忆中如走马灯似闪过。

图片来源:马祯俊 摄

亚运会是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盛会。接到报社要求,我很荣幸参与了“家门口”的报道任务。因距离原因,前期的亚运报道,是一个人与一个后方的配合。

杭州亚运会迎来倒计时50天之际,作为地方驻站记者,我把视角投向了亚运承办地——杭州市政协,经过深入采访,一篇反映地方政协聚焦主责主业,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在国际赛事活动中助力筹备赛事,人人争当主人翁的通讯稿登上一版位置,《广聚政能量,唱响协奏曲》开启了”浙里“政协人的亚运之旅。

家门口的盛会总是让人欢欣鼓舞,盼望,盼望着,亚运的脚步越来越近。作为历届重大体育赛事的关键一环,火炬传递是传递城市精神的重要窗口。

9月5日,为了做好亚运火炬传递报道,前方媒体专群建立后,我及时将网站同事拉入群,为火炬传递第一时间的引流直播做好准备。火炬传递当天早上七点,我一边用手机拍摄西湖断桥边的文化活动回传后方,一边思考如何写好火炬传递的第一篇报道。

突出火炬手中政协委员特色或写好火炬传递中的花絮,是后方平台传来的报道要求,地方政协则希望火炬传递城市一个也不要拉下。为了能给报社开设的“共同关注亚运”栏目供好稿,挖掘亚运赛前的政协人故事,在火炬传递中尽显各地不同,我与浙江11个地市提前策划,充分准备,精心推选,报社同事则每日及时精心编发栏目稿,一组亚运前的报道在《人民政协报》上保证了浙江味、政协味。

桂花飘香,杭州进入“亚运时间”,也到了我和报社同事组成一个团队与后方的配合时间。后方也早早建好了沟通群,总编室的同事也留足了版面,但对一个非专业赛事报道的团队来说,如何报道出精彩是个真考量。

开幕式当天,由于媒体人数限制,只有网站融媒体记者杜晓航和摄影记者田福良进入现场。开幕式现场照片次日发布,这就需要开幕式结束后以最快的速度传回后方做版。与此同时,还有网站其他视频报道任务。“大战在即”,年轻的杜晓航全程两个小时只顾着“咔咔咔咔”按下快门声拍摄照片。开幕式一结束还一个健步跨到观众层看台,采访观众对于开幕式感受。回到驻地,两位同事在上万张照片中挑选出了最优的照片发回后方。不能到开幕式现场拍摄的齐波,由于开幕式当天周边交通管制毅然选择了徒步5公里去市中心拍摄民众欢庆亚运盛会开幕的永恒瞬间。现场与场外共庆亚运盛大召开的照片在报网端刊发,形成了很好的传播效果,也让前方的我们收获了亚运报道的第一份美好。

亚运期间,志愿者的付出,让人不容忽视,刚到杭州的网站融媒体记者张佳琪就遇上了。从杭州东站到媒体村,从报道到入住房间,杭州亚运会志愿者“小青荷”一直出现在左右。他们为赛会运行提供服务和保障,脸上总是挂着微笑,除了早晚的问候,也“脑洞大开”把大家入住的楼栋也装扮得很温馨,让大家身处陌生的环境,但感觉轻松、温暖。一篇《遇见“小青荷”,与亚运温情撞个“满怀”》的稿件里是满满的细节与感受,志愿者形象活灵活现。

亚运开赛,团队中的大家每天都给自己列了一个采访报道计划,关注哪些赛事、哪些运动员,可能做哪些采访。亚运首金,摄影记者齐波在凌晨四点钟的闹铃中抓起摄影包前往蹲守,将金牌定格;我则联系到金牌运动员家乡,采访运动员的家人朋友配套一则亚运首金运动员温情励志故事。

亚运期间,年轻的同事们往返与赛场,我则发挥与地方政协相熟的优势,着力挖掘有政协人参与亚运的背后精彩故事。9月28日,中秋国庆放假前夕,我挖到了一个亚运协办城市的新闻线索,但要前往协办城市需搭载高铁,节日前,没票、没座位,经过多重联系,用“摇”到的关系,我与摄影同事齐波终于登上前往协办城市的列车,“站”到协办城市后,下了火车转汽车,还赶上了沙滩排球的收官战,赛事结束,要采访的对象是个小城大赛中的“大忙人”,好在采访顺利,等完成在滨海小城的采访,拖着疲惫的身体在汽车转高铁返回亚运村已是凌晨两点,看到第二天图文并茂的版面呈现时,所有的疲倦全部消散,感觉这些付出都值了。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如此一天一天,坚守特色,找寻亮点,到了亚运会闭幕时间。伴着桂花香,一届非常精彩的亚运会就要落下帷幕。作为东方文化古城,杭州展现了千年历史底蕴和多元文化魅力。亚运会期间,杭州的丰富历史和独特风情也融入各个方面,呈现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为了对16天的盛会有一个总结,我策划了两个政协委员导演的亚运时间篇章,希望通过导演视角让大家认识一个不一样的杭州,完成了《让世界认识一个更美好的杭州》,我想这也应该是所有人的心愿。张佳琪则细心盘点亚运写就《亚运之风拂“浙”里》,亚运闭幕宣传版面上还有全程从亚运筹建到开赛的党派成员心路历程、背后默默为大赛做好兴奋剂检测团队,以及在亚运现场台青志愿者故事。这一天的版面满满当当,尽诉我们亚运报道团队的观察与发现。

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召开,让本就是旅游热门城市的杭州再度出圈。亚运结束后的周五休闲周刊上,我用《为一场体育盛会奔赴一座城》对盛会进行了一场回顾也给了自己一个回味。民意周刊的《亚运增色民生添彩》篇,则通过民生视角展示了亚运承办和协办城市通过亚运带来的深刻变化带给地方百姓的喜。

亚运精彩之后,杭州第四届亚残运会即将举行,45个国家和地区约3800名残障运动员参赛。“两个亚运、同样精彩”,这不仅是一份期待、一句承诺,更内化于赛事筹备过程中的每一个具体行动中。确保亚残运会顺利进行,无障碍设施的提升改造是前期准备工作中的一大重点。慈善周刊主编舒迪与我早早相约聚焦杭州,关注城市及赛事场馆诸多无障碍设施的暖心细节。《“亚残运会,我们准备好了!”》的推出,从政协助力,委员视角,展现了一个以“无碍”助“有爱”的杭州城。为亚残运会的到来,做好了暖场。

亚残运会,我又来了。亚运期间,我们团队报道更多侧重见证运动员激情拼搏动人场景以及奖牌诞生荣耀时刻,亚残运会期间,由我和慈善周刊顾磊、摄影部贾宁以及网站李玉桢组成的亚残运会报道团队则一次次见证了比竞技成绩更耀眼的运动员不屈灵魂。那一幕幕奋进的瞬间、一张张鲜活的面庞,永久定格在残疾人体育历史中也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励志与感动。生命因爱而温暖梦想因爱而闪耀,“聚焦杭州亚残运会”栏目的每一篇记录了我们见证的每时每刻动人故事。

“此刻,不想说再见,我们一定会再相逢。”10月28日晚,第4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闭幕式现场,当良渚玉鸟幻化为吉祥物“飞飞”的模样,承托起有梦的孩子,带着梦想与祝福,轻轻挥动翅膀,熄灭了杭州市奥体中心体育场内主火炬熊熊燃烧的圣火时,我的心中无比激动。作为媒体人,参与了盛会报道,看到了一个个“没什么不可能”的故事。也通过这场体育盛会,看到人体的无限可能、生活的无限可能、城市的无限可能……我想这就是体育运动的魅力。

亚运会,亚残运会结束后,很多地方政协人翻着印有我名字的一篇篇亚运报道,笑着打趣我说,九、十月份,我是报纸上的常驻代表;报社方面也传来了中宣部对我们报社在亚运期间报道工作的肯定。

听着他们的话,我的心中是充实的,也是感动的。作为承办城市,杭州以其出色的组织能力和独特的城市魅力,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场“人文、绿色、智能、简约、惠民”的盛会兑现了中国赛前的庄严承诺,也在体育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我记录,我也骄傲,因为亚运,从中参与的我们在“浙里”的职业生涯中收获了一段十分难忘的经历和宝贵财富。

亚运的故事虽然会结束,但“浙里”的故事精彩还会不断上演。

来源:杭州政协    作者:文 人民政协报浙江记者站 鲍蔓华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