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小刮擦”大影响背后的思维逻辑
发布时间:2023-04-14   每日商报

每日商报讯 杭州交警昨天宣布,为有效解放警力资源、提升非伤人交通事故处置效率,解决群众多次跑、多头跑等痛点问题,减少交通事故引起的交通拥堵和二次事故,提高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交通事故“浙里快处”系统正式上线。

交警部门说,“浙里快处”系统正式上线后,路遇“小事故”只需五步云上办理,方便快捷,从此再也不用等候交警现场处置了,能大大节省时间,快速解除事故“拦路虎”。

在交规学习题库中,有这样一道常见题:发生无人员伤亡的、财产轻微损失的交通事故后,以下做法正确的是什么?四个选项包括:A.必须报警,等候警察处理;B.开车离开现场;C.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对现场拍照,然后将车辆移至路边等不妨碍交通的地点;D.停在现场保持不动 。

大多数驾驶员都能选出正确答案是C,因为交通法规有明确规定,但现实生活中这样做的却并不多。

每天早晚高峰在城市快速路上开车,如果遇到突然的道路梗阻,不少时候都是因为两车轻微擦碰占据一个甚至多个车道,说不定两位驾驶员还会争吵不休,谁都觉得是对方的责任。争来吵去,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直到交警闪着警灯到来,仍有可能一方或两方都不服裁决。

这就是交通事故处置的现状:小事故免不了争吵,大事故彼此推脱责任,纠缠不休,耽误时间,还可能造成拥堵和二次事故,破坏更多人的好心情。法律的明文规定成了空头支票。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以笔者愚见,还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思维逻辑在作祟。出了交通事故,不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而是拼命找对方的毛病,力证自己的正当性,企图通过声高来凸显自己的无辜——此时,是不是真的无辜变得根本不重要了。例如近日疯传的一条网络视频,一老人骑三轮车闯红灯,与绿灯正常行驶的一辆小汽车发生刮擦,很明显是老人的全责,但老人的家属赶到现场不依不饶,竟还要求小汽车驾驶员赔偿,对交警的事故认定也百般狡辩,翻来覆去说老人是“弱势群体”。

违法闯红灯,怎么还敢如此蛮不讲理?因为蛮不讲理,极有可能获得额外收益,何乐而不为呢?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本身存在较大幅度的“可量裁”余地,如果不据理力争(或无理取闹),就可能面临吃大亏,因此能够冷静处理的不多。笔者有一次在一个路口驾车直行,被一位转弯的女司机侧面刮擦,可是这位女司机完全不认同“转弯的让直行的”说法,无论交警怎么解释就是不愿意认同自己全责,到后来我实在吃不消耽误的时间成本,看看车损也不严重,放弃追究女司机责任——她终于胜利了。

由此可见,“小刮擦”交通事故造成大影响的思维逻辑,是害怕自己在规则面前吃亏,而之所以有这样的担心是因为规则的弹性足以令人惶恐不安,而且规则的弹性从不同的角度看还会产生“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错觉。

中国文化向来讲究规则,但现代中国人的规则意识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不同时代潮流流变的影响下,底线缺失、规则混乱成为常态,公序良俗不再是公序良俗,道德底线不再是道德底线。正因此,才会让“我违章变道你为什么不让我”“我年纪大了闯个红灯怎么了”“我有急事加个塞咋就不行了”之类无理取闹大行其道——小事故造成大影响也因此成为不可避免的必然。

寄希望于“浙里快处”系统能够一劳永逸。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评论员 童立进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