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创新药 “年年都有钱塘造”
钱塘新区党工委书记、钱塘区委书记 金承涛 记者 陈中秋 摄
推动打造“智能车、生物药、芯智造、新材料”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力争创新药“年年都有钱塘造”
探索形成教科人一体改革“钱塘案例”,打造全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先行区。
以金砖中心建设为牵引,全力做优“三最”环境,力争全年货物出口、跨境电商出口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记者:“浙江制造天工鼎”是浙江省制造业领域的最高荣誉,钱塘区已连续三年夺得。今年3月,钱塘区提出了大力实施“55830”行动计划,钱塘区如何承压而上,持续建强产业集群?
金承涛:一是抓重大产业,推动打造“智能车、生物药、芯智造、新材料”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力争创新药“年年都有钱塘造”。
二是抓重大项目,全年新招引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0个以上,力争50亿元项目2个,确保制造业投资总量保持全市第一。
三是抓重大要素,每年30%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用于产业发展,60%的空间用于工业发展,经济部门干部70%以上的精力用于抓项目、抓服务。
记者:于钱塘区而言,制造业是“两新”深度融合的最大场景。钱塘如何通过“两新”深度融合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转型?
金承涛:“两新”深度融合,是钱塘从“制造大区”向“制造强区”升级的必由之路。
一是引导企业“向高攀登”。力争全年新增国高企业2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
二是推动创新“向融而行”。力争全年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200个、技术交易额100亿元。
三是加快产业“向智发力”。牢牢抓住人工智能这一关键变量,培育壮大AI医药、具身智能、高端芯片等重点赛道。
记者:钱塘区作为全省最大高教园区所在地,拥有14所高校、25万师生的“智库”资源,如何实现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高效贯通?
金承涛:我们将以环大学城创新生态圈为牵引,探索形成教科人一体改革“钱塘案例”,打造全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先行区。
一是搭好资源“共享网”。推动人才“共育共用”,深化“博士入企”机制,壮大“科技副总”“产业教授”队伍,让高校资源与企业需求“精准配对”。
二是畅通成果“转化链”。线上迭代“钱塘校融”数字化平台,线下建强成果转化服务综合体,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三是扩大校友“经济圈”。继续做大做强12个大学科技园、5个校友产业园,全年引进校友经济项目150个以上。
记者:今年3月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中国合作中心在钱塘正式揭牌。钱塘区将如何利用好金砖中心等开放平台优势,持续做优“三最”开放环境?
金承涛:一是建强金砖合作的“桥头堡”。加快建设总投资50亿元的“金砖之窗”,设立10亿元的金砖基金,打响“买在金砖”“投资金砖”等品牌。
二是用好制度创新的“金钥匙”。进一步放大“国字号”开放平台集成优势,大力发展“直播+平台+跨境电商”模式,蹚出高水平开放新路子。
三是畅通开放发展的“大通道”。进一步深化区港联动、海河联运路径,运转好综保区城市货站、跨境集拼中心,让更多“钱塘智造”“杭州品牌”扬帆出海、走向世界。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