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省、市政协相继制定出台《关于常态化开展政协委员情怀教育的工作方案》,对情怀教育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活动开展以来,市政协通过强化学习培训、深化思想交流、履职提质增效、开展界别活动、典型示范引领、建好履职平台等方式方法,推动情怀教育活动取得实绩实效。各区、县(市)政协积极响应,按照省、市政协部署要求,系统谋划、扎实推进,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情怀教育活动,推动委员情怀培育与履职实践深度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即日起,“杭州政协”微信公众号将各区、县(市)政协情怀教育活动工作成果进行摘编刊发。
上城区政协
■以学习培训为根基,在学深悟透中增强本领
构建政协讲堂专题学、委员培训研讨学、线上线下常态学的全覆盖学习制度体系,为委员知情明政创造条件,促进委员联系界别群众,高质量抓实委员培训。
组织政协委员集体观看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策划开展“峥嵘岁月 绽放荣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书画展。
■以履职实践为抓手,在服务群众中创造实绩
开展委员工作室轮值,彰显为民情怀。结合上城活动周,开展“日日有轮值”委员工作室进中心活动,一周内20家委员工作室参与集中轮值,围绕法律咨询、企业创办、健康科普、教育指导等提供专业服务。在区实践分中心,开展41次委员轮值服务。市区两级委员轮值共服务群众132人次。
树立履职典型,强化委员情怀。何晓菲委员牵头组建的“视觉之思”工作室,提交关于首发经济、青少年心理健康等提案,参与优化营商环境、建设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等专题调研协商。周媛媛委员团队组建的“文润童心”委员工作室,举办“文脉传承99书香政协”《大禹看浙里》等新书预告会。工会界别提升改造9个闲置核酸检测亭为全省首批“爱心驿家”,相关做法入选全省政协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典型案例。工商联界别组织委员先后赴四川剑阁、雅江对口帮扶,捐款捐物超100万元。
■以思想交流为纽带,在成果转化中共谱新篇
深化协商建言,凝聚发展共识。召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专题协商会,提出实施五大促进工程“政协方案”,形成专题建议案。围绕“构建新文旅产业生态圈”议政建言,推动形成5方面26项协商共识,获区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探索形成《上城区政协加强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办法》。
搭建履职平台,彰显委员担当。邀请见证区政协筹建、在区政协机关工作28年的王雁委员,担任过三届政协委员的俞富根、张瑞旭,2025年度新任委员游广敏,分享“我与人民政协”故事。依托“特有爱+全龄”公益平台载体,社会福利和保障界别委员工作室助力残疾人高质量就业,建成国家级就业基地、国家级就业支持服务站各3个,帮扶180余名残疾学生就业,其中40余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1人成为省级技术能手。邻聚力委员工作室成立两年来,已为1000多名小学生募集课间营养餐资金,帮助云贵川地区300名初中和高中生设立学习基金,总额超过500万元。
拱墅区政协
■躬行实践,“双月”活动筑牢履职根基
精准选题机制。拱墅区政协将每年5月定为“界别调研月”和“界别服务月”,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民生关切热点和界别专业优势确定“双月”主题。如教育界别聚焦“双减”深化与劳动教育,科技界别关注“双碳”目标与环保产业升级,经济界别着力营商环境优化等。
跨界协同参与。鼓励界别联合履职,整合资源力量。工会、妇联、共青团青联界别围绕新业态劳动者需求,联合开展“暖‘新’聚力·护航发展”活动。
流程规范管理。制定专项活动通知,明确对象、主题、内容、分工等要求。做到活动前有方案、培训,活动中有记录、交流;活动后有报告建议、成果转化。
多元多维呈现。探索创新多种调研服务方式:实地观察型、座谈交流型、服务体验型、数字赋能型。
■夯基垒台,“三大”平台构建支撑体系
建学习平台,从思想根源上抓。广泛组织辖区各委员工作室学习传达全国“两会”精神、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紧扣主题教育,以街道政协委员活动小组党员委员履职临时党支部为单位,支部书记围绕学习领会和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讲党课,以学促讲、以讲促学。
建协商平台,从履职主责上抓。搭建“红茶议事会”基层协商平台,围绕“一老一小”、建设百姓家门口好学校、加装电梯等民生关切事宜议政建言。2025年开展政企协商活动40余场,参与人数500余人次,提出意见建议160余条。
建服务平台,从工作成效上抓。组织委员深入开展“三进三送”系列活动,通过“进企业”开现场会、“进部门”开恳谈会、“进界别”开议事会,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送关爱。工商联界别举行政企协商会后,银行为拱墅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授信50亿元。
■谋划长远,“四项”计划健全长效机制
强化思想引领,完善学习机制。举办政协委员集中培训班,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重点内容,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创新学习方式,采取专题讲座、座谈研讨、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提高学习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委员学习档案,记录委员参加学习培训情况,将学习表现作为委员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深化“双月”活动,提升履职实效。紧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精准选题,建立年度重点调研课题库。健全“调研—协商—监督—落实”闭环,促进成果转化为提案和建议,完善采纳反馈机制。开发线上调研和网络议政平台,扩大委员参与面,提高活动实效性。
打造特色品牌,扩大社会影响。深化“红茶议事会”品牌,覆盖经济、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依托委员专业优势建立特色履职阵地,提升联系服务群众效能。培育“界别特色”品牌,如教育界别的“运河教育论坛”、科技界别的“数字经济沙龙”、工商联界别的“政企面对面”、医卫界别的“健康拱墅行”。
西湖区政协
■丰富平台载体,让情怀教育有平台
构建多维度线下履职平台矩阵。深化建设民生议事堂、协商驿站、“溪湖汇”委员工作室等建在群众家门口的履职平台,组织委员围绕老旧小区改造、垃圾分类、教育医疗等群众关切问题,与居民、社区和部门面对面协商,推动解决实际问题。
打造数字化线上履职平台。升级数字政协“微履职”系统,集成学习、履职、服务、管理、宣传等功能,实时记录委员参会、学习、提案、建言等情况,形成电子履职档案。委员可随时查阅资料、了解区情、交流心得,履职成果可视化积累,有效增强身份认同和履职责任感。
■加强机制建设,让情怀教育有保障
修订履职管理考核制度。修订《西湖区政协委员履职考核管理工作规则》等制度文件,明确委员履职要求、履职管理考核等内容。依托数字政协“微履职”系统,梳理统计委员履职情况,形成委员履职档案“数据库”,使委员管理考核工作有章可循。
落实履职情况反馈。定期分析“微履职”数据,将履职情况作为委员评优评先、通报表扬、提醒乃至劝退的重要依据。引导委员将履职情怀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履职行动。
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坚持常委述职评议制度,组织常委在常委会会议上公开述职,既“晾晒”成果,也查摆不足,实现自我检视与相互激励。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在“西湖政协”微信公众号开设“美丽政协人”专栏,深入挖掘和宣传委员履职故事。今年以来,已刊发5期。
■发挥优势作用,让情怀教育有成效
突出同心向党,在对标看齐中厚植“政治情怀”。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组织委员开展集中培训,常态化开展“溪湖汇委员大讲堂”。高质量召开情怀教育主题分享会,4位区政协委员讲述“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生动实践,在弘扬先进典型中激发履职情怀。
聚焦中心大局,在服务发展中彰显“爱国情怀”。心怀“国之大者”,紧扣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建言献策。通过提交高质量提案、参与专题协商、调研视察以及为“十五五”规划建言等履职活动,许多真知灼见被吸纳到相关决策和文件中。
紧扣民生福祉,在为民服务中践行“为民情怀”。今年以来,区全体委员累计开展服务项目58项,组织活动252场次,服务群众4035人次,收集意见建议263条。委员们的情怀教育从会议室延伸到田间地头、社区楼宇,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了政协委员就在身边。
提升履职能力,在自我革新中砥砺“政协情怀”。推动“一路同行”文化工程,整合“学习开路、专家指路、专班领路、组员探路”等12项行动,建立完善“认同—参与—建言—反馈”完整链条,有效实现履职情怀向履职能力的有效转化。
滨江区政协
■注重党建引领,铸牢委员履职政治情怀
完善党组成员联系党员委员、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机制,动态调整结对名单,推动党员委员带动党外委员编入社区“协商驿站”,参与基层协商治理。拓展“青春”系列党建品牌内涵,形成经科委“共富市集”、教文委“青春大讲堂”、社法委“法护营商”等特色做法。
■强化学习培训,厚植委员爱党爱国情怀
“线上+线下”同步学。线上通过微信群推送“每周一学”等学习内容,依托公众号、视频号开设“学习园地”“委员风采”等专栏,展播履职故事;线下落实“第一议题”和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首创重要协商活动前专题领学机制,由分管副主席领学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履职实效。
课堂+现场结合培。举办全体委员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拓宽委员视野,增强委员“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使命意识。做好新晋委员培训,助力委员尽快进入新角色、履行新职责。
“文化+情感”浸润学。区政协文史研究会编撰完成《流淌的文化—浙东运河源头西兴》。结合地方特色文化,举办3期硅谷文化讲堂,陶冶委员情操,提升人文素养。
■关注民生实事,践行委员履职为民情怀
搭建履职载体。成立委员服务团,征集发布委员“六送”服务项目18个,在市政协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滨江活动周”上启动相关活动,陆续推出“AI时代如何打造优质视频内容”开放课、“法治筑基 调解赋能”讲座、AI市集等服务26场,惠及群众1300余人次。
拓展联系平台。组织20余家企业代表召开政企“双增”座谈会,收集涵盖文化教育、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治理等方面意见建议134条。
延伸基层平台。完善区政协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软硬件设施,累计举办协商议事、专题讲座、志愿服务等活动42场,来访委员和群众1400余人次。14家委员工作室开展法企同行、植物科普、政策宣讲等特色活动52场。开展专题协商议事活动66场,推动物联网小镇“5分钟接驳巴士”开通、官河社区“幸福里”街区改造、天官社区月湾潭环境提升、华悦湾社区地下停车场开放等成果落地。
■服务中心大局,彰显委员履职政协情怀
围绕开放提级、产业攀高调研助力。走访区内出口企业及上海、宁波等开放区,开展专题调研和对口协商11次,形成高质量调研成果。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举办圆桌交流会,就具身智能、赋能实体经济等深入交流。
围绕消费升级、营商优化协商促进。学习借鉴文商旅体融合先进经验,组织实地调研和专题研讨,召开“请你来协商”会议助力奥体区块发展。围绕商事纠纷调解机制与区法院对口协商,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围绕民生优享、项目推进献计助推。围绕探索集体经济收益增长新模式,走访区内29个经合社,提出意见建议26条。市、区两级委员联动调研流动摊贩治理,召开专题协商会。
■重视走访关怀,激发委员履职委员情怀
主席会议成员开展委员走访,与委员面对面进行谈心交流,了解思想动态、听取建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传递组织关怀,增强归属感。
落实人文关怀,每月寄送生日贺信和蛋糕券,每季发放履职补贴,及时慰问困难或生病委员,积极为委员争取区级文体活动参与名额,做到情感贴近、工作支持、生活关心。
强化正向激励,表扬履职突出委员、认定星级工作室、评选“好提案”、发布社情民意录用喜报,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激发委员履职积极性。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