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丑东西”里见包容
发布时间:2025-07-31   杭州日报

杭州日报讯 最近,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作为策展团队与淘宝“丑东西项目组”合作的“丑术馆”在杭州天目里开展。一场名为“丑时已到”的艺术展,汇聚了五届淘宝“丑东西大赛”入围作品,上百件造型各异的“丑东西”齐聚一堂,吸引了众多年轻人争相拍照打卡,也在社交网络上迅速引发了热议。

年轻人对“丑东西”有多着迷?从近年涌现的一些现象级IP便可窥见一斑:顶着黑眼圈的“魔童”哪吒创造票房神话、露着鲨鱼齿的潮玩LABUBU风靡全球……如今“丑萌”不仅成了年轻人的社交“硬通货”,也成了消费市场的销量“新密码”。

“丑东西”究竟有什么魅力?或许,答案也能在“丑术馆”中找寻。“丑东西”,丑得有创意。细看展览上的“丑东西”,并非让人感到生理不适、避之不及。“丑萌”外表之下,是源于生活、耐人寻味的“脑洞”。比如由200多只造型奇特、长短不一的猫咪玩偶组成“流形猫”艺术装置,源自设计者对家猫身体柔韧性的观察,是对“猫是液体”这一网络流行语的具象化表达。再比如,曾获第三届淘宝丑东西大赛“拔得头丑奖”的“绿马头套”,是对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铜奔马”形象的创意表达。

“丑东西”,丑得有乐趣。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丑乃是滑稽的根源和本质。与当代年轻人热衷的脱口秀类似,当艺术以诙谐的方式解构生活的枯燥,“丑东西”便被赋予了一种独特的喜剧效果。比如,这些年时常出现在市集上的青蛙人偶,是经典动画《葫芦兄弟》中的小妖怪;前不久,在网络热销的“大圣同款”泳衣,取材于经典动画《西游记》中的悟空形象。这些取材于艺术作品,令人忍俊不禁的“丑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丑东西”,丑得有个性。“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审美本就是件主观的事,美与丑并非绝对对立,本就允许多姿多彩的选择存在。“丑东西”率性、松弛的表达,本质上也是当代年轻人对工业时代标准化审美的一种反叛。美也好,丑也罢,越来越多“非标品”的出现,不仅是年轻人表达个性的选择,也是在后工业时代定制化生产的趋势。从供给侧或需求侧分析,这都是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持续丰富的体现。

看似戏谑的“丑东西展”背后,也是城市活力的体现。对奇趣个性的接纳、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对创意表达的鼓励,也是杭州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一座懂得欣赏“丑东西”的城市,必然懂得珍视由此迸发的创造力。诚如展览序言中抛出的议题——美是规训,丑是自由;美是标准,丑是参差多态;美是公约数,而丑是我喜欢。这份对“我喜欢”的尊重与呵护,亦是创新活力之城的吸引力。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评论员 陈凌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