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一块石头 如何让文旅故事有新意
发布时间:2025-10-28   每日商报

你知道瑞士的旅游胜地瑞吉山吗?笔者是在几天前才知道这个地名的,原因是看到一则新闻:一位中国游客在瑞士瑞吉山旅游时看到一块刻着“峨眉山”汉字字样的大石头,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一些网友评论表示自己也曾在瑞吉山上见过那块石头;另一些网友则说,无独有偶,他们也在峨眉山的金顶上见过瑞吉山的石头。媒体核实后得知,峨眉山与瑞吉山是“姊妹山”,互赠山石确有其事。

瑞吉山这个名字就这样留在了笔者的脑海中。

这样一则小小的新闻,却包含着好几个有意思的点。首先是它的科学性,它让笔者知道了一种岩石:峨眉山玄武岩。这是中国最早开展系统研究的火山岩系之一,与二叠纪生物大灭绝事件有着重要关联。峨眉山赠给瑞吉山的这块石头,是一块年龄超2.6亿岁的峨眉山玄武岩。其次是它的文化性,峨眉山与瑞吉山于2009年结为“姊妹山”,2014年一块瑞吉山石来到峨眉山金顶,2015年一块峨眉山石落户瑞吉山山顶,成为两个遥远国度、两个景区友好往来的一段佳话。此外还有它的趣味性:据说这块峨眉山石漂洋过海去到瑞士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帮瑞吉山“增高”,加上这块2.6米的巨石之后,瑞吉山的海拔高度刚好超过1800米。

有意思吧?我们常说在对外交流、文旅宣传时要善于讲故事,什么是好故事?峨眉山与瑞吉山的这种互动,就是一个非常生动的好故事。

两块巨石远渡重洋去另一个国度,这必然是多方努力的结果。当然,并非所有的好故事都必须是这样的“宏大叙事”,小故事同样也可以很精彩。比如杭州有个公交车站叫“立马回头”,设立之初其实很多杭州人也一头雾水:以前好像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地名。有关单位解释说,它源于清朝乾隆帝巡游杭州的一个典故,说是乾隆初次途经普福岭山路时不满路况,后地方官员重修道路,乾隆再次途经此地,发现道路改善而“立马回头”。如今这个车站隔三岔五就会在网上引起一波热议,相关单位可能没有想到,当初“无心插柳”起的一个站名,让原本清冷的小站有了勤政文化的内涵,成为杭州的一个文化地标——在杭州的山水之间,这样的好故事肯定还有不少,把它们发掘出来并且阐释好,这其中大有可为。

我们对“故事”的理解也是在不断发展的。2006年笔者第一次去新疆乌鲁木齐,特地去坐了当地的2路汽车,就是为了看看刀郎歌曲中的“八楼”是什么样的。2012年笔者又去乌鲁木齐,发现2路汽车已经停运了,颇觉遗憾。今年夏天笔者第三次去那里,看到2路汽车不仅恢复了运营,而且采用了早年的涂装,车厢里还原了很多“老公交”场景,报站中增加了刀郎的歌声,“八楼”车站更是被打造成了一个网红打卡点……《2002年的第一场雪》发行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当地对这首歌文化价值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忽视到重视的过程。这说明好故事如同老玉,是越磨越温润、越磨越有光泽的。

2004年的老歌、2012年的一个公交车站、2015年摆放的一块石头……它们的文化价值、商业价值在十年、二十年后突然显现出来,这也让我们看到,文化传播需要一种长期主义。讲故事不是打造一时的网红,好故事一定是历久弥坚、历久弥新的。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徐昕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