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萧山供销联社打造的“供XIAO小万”助农团队,走出了一条数字助农新路,收获了不少点赞。
点赞的内容主要有两点。
其一,在“直播+电商”重塑消费链路的当下,“供XIAO小万”助农团队并非简单跟风流量浪潮。不同于普通电商“卖货式”的吆喝,团队深入28个农业基地拍摄76条原创视频,通过《探访新农人》等专栏挖掘农耕故事,用“镜头记录采摘场景、溯源呈现生产过程”的方式,将抽象的“优质”转化为可视、可感的画面。
当主播与农户一同穿梭于柿子林采摘柿子,当甘蔗从田间“现砍现发”的细节被直播捕捉,消费者看到的不仅是商品,更是背后农民的辛勤与土地的诚意。这种“故事化传播”的方式打破了城乡信息壁垒,让农产品从冷冰冰的商品变成“有情感的连接载体”,既建立了品牌信任,也让农耕文化有了现代传播的出口。
其二,在产销链路的搭建上,“供XIAO小万”助农团队展现出“轻成本、高效率”的务实思维。通过严格筛选沙地甘蔗、浦江葡萄等时令产品,确保产品品质;在鞋城、加油站设提货点,以“线上预订+线下自提”降低物流损耗与成本,既让消费者吃到“当日鲜”,也为农户减少了中间环节的利润流失。
5个团购群聚集680名忠实粉丝,在“小批量、高复购”的模式下,避开了大型电商对流量和供应链的高要求,更适合区域化、特色化农产品的推广,为中小农户提供了“低门槛触网”的可能。
作为党领导下为农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70多年的“老纽带”有着自己的天然优势——熟悉当地农业产业。而在数字经济时代,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已从“买得到”转向“买得好、买得放心”,普通农户则面临“优质不优价、好货难出村”的新困境。这就要求“老纽带”做出改变,主动拥抱数字工具,聚焦农户“卖货难”和消费者“买鲜难”的痛点,通过精准的需求对接、高效的链路搭建、有温度的价值传递,让农民真正受益、消费者放心买单、乡村价值持续释放。
当然,“供XIAO小万”的探索仍有更多拓展空间,比如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标准化体系,通过溯源技术强化品质管控,让“优质”有更硬的标准支撑;也可尝试“助农+文旅”的融合模式,直播不仅成为农产品的“销售窗口”,更成为乡村风光、民俗文化的“展示平台”,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为数字助农注入更多元的价值。
相信在紧跟时代步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着力创新,这根连接城乡的“老纽带”,将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发挥更大作用,更好实现“为农、兴农、富农”的初心。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