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100年!杭州经济社会发展报告来了!
发布时间:2021-07-01   杭州发布

二、经过百年奋斗,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100年前的杭州,产业结构仍停滞在“西湖+手工业”时代,在世界工业化进程大步推进的背景下,轻工业和商业有所发展,但工业基础十分薄弱,重工业基本空白,轻工业内部结构也极不平衡。随着抗战全面爆发,大量工厂倒闭,产业发展严重受阻。新中国成立以后,农村经过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极大解放了生产力,大规模兴修水利,使农业设施条件得以改善,基础不断夯实。工业方面,通过接管、改造和新建,初步形成杭州国有工业基础,上世纪60年代新安江水电站、杭州半山电厂、杭州重型机械厂等一大批大中型骨干企业建成投产,为杭州重工业发展奠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杭州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三化”共振,相继推进“工业兴市”、建设“两港三区”、实施“服务业优先”、发展“十大经济”、打造数字经济与新制造业“双引擎”等重大举措。

经过百年奋斗,杭州三次产业全面融合发展,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更趋现代化、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逐步构建形成:

——数字经济成为鲜明标识。在近二十年新一轮数字化浪潮中,杭州积极抢抓发展时间窗口,加快建设“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数字经济已成为转型发展的主动力,经济增长的“压舱石”。2020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4290亿元,占GDP的26.6%,占全省比重61.1%。电子商务(1933亿元)、云计算与大数据(1389亿元)、数字内容(3113亿元)、软件与信息服务(3441亿元)、电子信息产品制造(1090亿元)等相关产业增加值规模均超千亿元。

——新兴农业蓬勃发展。1949-2020年,杭州第一产业增加值由1.43亿元提高到3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1倍,年均增长3.8%,其中1978年以来年均增长4.1%。第一产业结构由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种植业为主向农林牧渔多元发展转变,2020年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之比为59.1:12.7:14.1:10:4.1,种植业比重比1949年下降10.1个百分点。农业新兴产业态势良好,2020年农村电商实现销售额 165 亿元,乡村旅游接待游客 7153 万人次。

——高新制造业占比提高。1949年,全市工业增加值仅0.34亿元,至改革开放前,工业取得一定发展,但整体竞争力仍然不强,1978年工业增加值15.7亿元。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经济总量跃升、企业素质提升、技术持续升级,1991年、2004年工业增加值分别突破百亿、千亿。202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4221亿元,比1949年增长6682倍,年均增长13.1%。主导行业从1949年的纺织、食品、造纸向计算机通信电子、电气机械、医药等高端制造领域转变。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7.4%。

——现代服务业快速成长。新中国成立初期,杭州的服务业主要以生活性服务为主,门类少、规模小,1949年服务业增加值仅0.74亿元。改革开放前,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工业,服务业仍处于辅助和从属地位,1977年增加值为4.56亿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推进,居民消费能力提升,生产性、生活性服务需求增长,经济体制改革使大量服务职能从公共部门分离出来,服务业发展环境向好。新世纪以来,信息软件、金融、租赁商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快速扩张,迎来发展“黄金时期”。202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0959亿元,比1949年增长1597倍,年均增长10.9%,其中1978年以来年均增长14.1%,占GDP比重从1949年的29.1%提高到68.1%,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社会就业的蓄水池、地方财政的主水源。

来源:杭州发布    作者: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