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过百年奋斗,改革开放融入城市基因
100年前的杭州,随着帝国主义入侵,沦为半殖民地被迫开放,拱宸桥一带成为日本租界。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民族独立,杭州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则用改革开放的伟大宣示把中国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杭州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率先探索发展民营经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一批开发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与“特区”,促进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杭州大力推进“最多跑一次”,对标世界一流标准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数字治理新探索,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
经过百年奋斗,杭州探索出一条富有城市特色的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对外开放发展路径,构筑起高水平改革开放的新格局:
——民营经济成为“铁柱钢梁”。杭州率先推进市场化改革,以体制机制转变为杭商杭企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娃哈哈、传化集团、西子联合控股、华东医药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在市场化浪潮中脱颖而出。2020年,杭州有39家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量连续17次蝉联全国城市第一。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总量达到9855亿元,比2012年增加5196亿元,占GDP的61.2%,比重比2012年提高1.5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货物出口2589亿元,占出口总额的70.1%。
——对外贸易量质齐升。改革开放初期,全市仅有极少企业有自营进出口权,1989年,全市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为8400万美元。随着本世纪初我国加入WTO,杭州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2020年全市进出口5934亿元,其中出口3693亿元,按美元计价分别为856亿美元和 533亿美元,比1989年增长1018.1倍和1064.7倍,年均增长25.0%和25.2%。出口商品结构从过去以农副产品、轻纺为主的初级、低附加值产品逐步向高附加值商品转变,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总额分别达到44.9%和17.6%。跨境电商从无到有,2013年被列为全国首批跨境电子商务贸易试验区,2015年批复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杭州服务”竞争力不断提升,2020年,服务贸易出口138.4亿美元,服务外包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国际交流合作全方位深化。上世纪90年代,杭州对外经营性投资从零起步,至2020年末,杭企在全球102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各类境外投资项目2445个(非贸易1134个),全年境外企业总投资63.6亿美元,中方投资36.9亿美元。杭州企业从参与低端分工到探索全球价值链布局,2020年末已有57家企业在海外上市。2020年,全市实际使用外资72亿美元,比1989年增长377.9倍,累计已有126家世界500强企业来杭投资222个项目。杭州是新中国最早接待外宾的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与国际城市文化交流不断深入,从1978年与日本岐阜市建立第一个国际友好城市以来,至2020年末,国际友好城市达到31个。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