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杭州机场高铁站前5标西隧道施工现场,距离地面近20米处,直径14.3米的盾构机“启杭号”刀盘缓缓转动。驾驶室内,驾驶员杜荣根紧盯显示屏,掘进速度、行程等数百项参数实时跳动,“以往,现场需要3个司机同时操作,现在有了自动化驾驶,只留一人进行监控。”地面上的“智慧盾构”平台显示,“启杭号”自去年12月始发以来,掘进的“进度条”已过半。
杭州机场高铁全长85公里,桥隧比高达98%,是我省第一条以隧道形式下穿钱塘江及机场的高速铁路项目。目前,一场“地下攻坚战”已全面打响——除了“启杭号”,东隧道的“领航号”盾构机以及钱塘江隧道的“钱塘号”盾构机,同样24小时不间断掘进。
长距离穿越复杂土层,是这场“地下攻坚战”的一大难点。“这些土层包括了粉砂层、淤泥质黏土层等,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如同在‘豆腐’中打洞。”杭州机场高铁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经理张宇举例说,东隧道所经地层中,淤泥质软土地层占比就达79.9%,沉降精度要求堪比绣花。
精准施工,同样是杭州机场高铁项目的关键。据了解,该项目同时3次下穿上跨地铁7号线和19号线,穿越位置还涉及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鱼鳞石塘及萧山机场滑行道、机场内部隧道等多处设施和建筑物,技术难度不言而喻。让“地下巨龙”使出“绣花功夫”,源于每台盾构机配备了压力传感器、地质预报等各类辅助设备,能第一时间调整掘进速度、泥水参数等。
作为我省“千项万亿”工程,杭州机场高铁项目总投资约383亿元,不仅串联起嘉兴、杭州、绍兴等三市五区县,填补杭州铁路枢纽“东翼”空白,也是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的重要项目。“它是连接上海、宁波等都市圈的重要通道,推动杭州加快融入长三角。”杭州机场高铁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许敦莲指着地图说,项目建成后,将通达上海、南京、合肥、武汉、南昌等城市,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自2022年开工建设以来,杭州机场高铁主线及站房建设双线推进,站前桥梁及隧道工程均已过半。眼下,项目进入年底冲刺模式,5个标段上近4000名建设者奋战一线,260余台大型设备协同作业,紧锣密鼓地推进项目建设。
在不久的未来,“乘高铁赶飞机出远门、下飞机乘高铁回家”能真正成为现实。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