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良渚互鉴:中阿书法艺术展”在浙江美术馆拉开帷幕,100多幅(件)中阿书法、中国篆刻作品,开启了一次跨越山海、连接东西的文明对话。
阿拉伯字母线条在书法家的设计下,连成了一幅幅精密的几何图案,呈现伊斯兰艺术的华美。位于美术馆顶层的展厅,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在杭州师范大学就读的赵同学用相机仔细记录下这些精美的文字纹样,他告诉记者:“我平时就对书法很感兴趣,但是从来没有想过阿拉伯文也能写成书法,而且形式这么有趣。我们与他们的距离,比想象中更近。”
现场,浙江美术馆副馆长钱骋和记者一起观看阿拉伯书法创作的视频。“我们的书法一般用毛笔,非常注意笔墨线条的变化。”在钱骋看来,阿拉伯书法则包含更多绘画的特点,这些线条虽然只有宽窄上的变化,但具有很好的流线性,因此呈现和汉字书法全然不同的感觉。
展厅现场,观众能直观感受到,尽管语言各异、笔墨技法不同,但两大文明对宇宙规律的探寻、对道德修为的重视,以及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却是心心相印。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