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南宋连载之一:靖康之难与赵构即位 |
2010年10月26日 15:06:48 星期二 |
孙 跃 【开篇的话】南宋王朝建立于公元1127年,灭亡于1279年,是北宋王朝灭亡后由宋皇族在江南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 南宋王朝自建立以来,一直在北方金朝的武力威胁之下,在与金的战、和之间寻求平衡与生存。金朝灭亡后,南宋又被蒙古军队所逼迫。直至被元朝消灭,南宋也未能恢复宋朝在中国北方的统治。 由于战乱等原因,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社会动荡,充满矛盾冲突,孕育着悲剧、苦难和抗争、激愤的朝代。南宋皇帝大多无所作为,受尽敌国的胁迫和欺辱,结局凄惨。南宋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软弱的王朝。 作为生活在昔日南宋都城的杭州人,有必要了解一下南宋的这段历史,为此本刊将分期连载《话说南宋》。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1101年,赵佶继位,是为宋徽宗。宋徽宗玩奇石异花,嫖娼宿妓,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他不理国事,疏以朝政,还启用蔡京、童贯等奸臣,造成朝中官员结党营私,导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这一时期如史书上说的“君不似人之君,相不似君之相”,成为北宋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期间还爆发了宋江、方腊等农民起义,宋朝国势江河日下。 北宋最终被金朝所灭,因此有必要交待一下金的背景。 11世纪,女真族在中国北方的白山黑水之间兴起,逐渐强盛。女真人最初处于氏族部落时期,这些氏族部落集团经过亲近部落联盟进一步由部落制发展为分散的部族制,再由各分散的部族最后统一为一个女真民族。女真族是我国有悠久历史的一个民族,对我国东北地区的开发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女真民族开始时处于辽朝的统治之下,每年要向辽朝贡北珠、貂皮、良犬、俊鹰、海东青等物品。辽朝统治者极端腐败,他们除每年向女真人征求贡马万匹等物以外,还从其他方面对女真人进行奴役和勒索,给女真人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辽天庆四年(1114年)九月,女真族的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组织和发动了反辽战争,进军宁江州。完颜阿骨打与诸路兵马约二千五百人会于今吉林省扶余县石碑崴子屯来流水,在这里举行誓师大会,起兵反辽。会上,阿骨打愤怒地控诉辽统治者的罪状,说明了反辽的理由:“世事辽国,恪修职贡,定乌春、窝谋罕之乱,破萧海里之众,有功不省,而侵侮是加。罪人阿疏,屡请不遣。今将问罪于辽,天地其鉴佑之。” 完颜阿骨打于1115年称皇帝,建立金朝。阿骨打说:“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亦朽坏,惟金不变不坏。”金之色白,完颜部色尚白,故称金国。金朝建立后,为了加强统治力量,实行了兵农合一的猛安谋克制。猛安谋克原是女真族的氏族部落组织,其成年男子都是战士。这种部落组织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它的实行,推动了金朝社会的发展。金崛起以后,迅速扩张,占领了辽国的许多土地。 宋宣和元年(1118年),宋朝使臣马政向金表达了与金联合攻辽及将燕京、云州地区归宋的意见。宣和二年(1120年),宋朝又派遣赵良嗣、马政先后出使金朝,金也数次派遣使者来宋,双方议定夹攻辽朝,并对攻辽的任务作了具体分工,商定辽燕京由宋军负责攻取,金军则负责进攻辽中京大定府(今辽宁城西)等地。待辽亡以后,燕云地区归宋朝,宋朝将原纳给辽朝的岁币转给金朝,史称“海上之盟”。 据此,宋朝和金朝联合,夹攻辽朝。但是,由于宋朝政治腐败,军队也腐败而缺乏战斗力,数十万大军在童贯和蔡攸的率领下,两次攻打辽朝南京(燕京),都被辽朝守军打败,最后辽南京还是由金朝的军队攻占,使宋朝丢尽了面子。金军俘获了辽的皇帝,辽朝灭亡。 宋宣和五年(1123年)四月,金朝将燕京及所属九州中的西部六个州归还宋朝,宋朝设置燕山府路以统治燕京地区。而这时燕京的居民大都已被金军押往东北做奴隶,燕京只是一座破败不堪、到处都是废墟的空城。五月,投降金的辽将、金南京(平州)留守张觉据平州(今河北卢龙)叛金。六月初,张觉兵败后逃往燕山府,被宋朝收纳。此事破坏了宋金之间的盟约。虽然后来宋朝即将张觉处死并将其人头函送给金朝,但还是成为日后金太宗侵宋的借口。 金灭辽以后,看到宋王朝政治腐朽,军力软弱,防备空虚,就起了南侵之心。金将宗翰向朝廷奏报“宋数路招纳叛亡”,斡鲁奏报“宋不遣岁币户口事,且将渝盟”,宗翰、宗望“俱请伐宋”,金太宗于同年十月颁发攻宋诏书。 宋宣和七年(1125年)冬天,金朝兵分两路,在副元帅宗翰和南京路都统宗望、六部路都统挞懒的率领下,挥师南下,大举攻宋。在金军的进攻下,许多宋军将士逃的逃,降的降,使金军连得城池,快速推进,只用了20天时间就打到了太原。不久,一支金军进兵到了离东京只有10天路程的地方。太原等少数地方的宋朝军民进行了殊死抵抗。 此时宋朝的皇帝是宋徽宗。宋朝的皇帝大多具有艺术才能而无治国的本领。 北宋第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昏君,却也是中国书画史上一位杰出的书画家。他的书法“瘦金体”笔法刚劲清瘦,结构疏朗俊逸,形如屈铁断金,匠心独具,对后世影响较大。宋徽宗还有绘画的才能,艺术成就最高的是花鸟画。 金军进围太原、占领燕山府的消息传到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室朝庭为之震惊。在强敌压境、大敌当前之时,他们不是积极组织军队进行有效的抵抗,而是仓皇向各地遣送自己的家属,准备逃跑。这时,在太常少卿李纲的建议下,宋徽宗匆忙下罪己诏,“罢浙江诸路花石纲、延福宫、西城租课及内外制造局”,“罢道官,罢大晟府、行幸局、应奉局”等,并匆匆忙忙地把皇位传给了儿子赵桓,也就是宋钦宗,以稳定人心。宋徽宗则带着蔡京、童贯等人逃出汴京,来到镇江避难。 宋钦宗赵桓,初名亶,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名桓,是宋徽宗的长子,初封韩国公,后晋封京兆郡王、定王。政和五年(1115年)被立为皇太子。宋钦宗即位后,改元靖康。在李纲等主战派要求下,宋钦宗被迫下诏拒敌。 金军兵临汴京城下,一连数日猛烈攻城。在李纲的率领下,宋朝军民协力抗敌,挫败了金兵对汴京的围攻。在攻城不下的情况下,金军准许与宋朝进行和谈。宋钦宗听到这个消息后,感到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就马上派康王赵构、少宰张邦昌赴金营求和,接受了金朝提出的要求宋帝称金太宗为伯父,割河北河东三镇,赔以钱财等屈辱性条件。 金兵这才撤走围城部队,转攻河北州县。这时,心中仍惦记着帝王权力的宋徽宗又回到了汴京,为他日后凄惨的囚禁生活埋下了伏笔。 不久,数十万勤王军来到汴京。局势稍有转机,宋钦宗就转而依赖主和派,罢黜了李纲,造成军心涣散。在非常宝贵的半年时间里,宋钦宗没有积极备战,而把大量精力用在了与宋徽宗的权力争斗上。他将宋徽宗身边的大臣童贯、蔡攸,以及南逃的蔡京贬官,下诏要求太上皇宋徽宗不得干预朝政。同时,宋钦宗在战与和的问题上一直举棋不定,左右摇摆。就连金人也看透了宋钦宗的性格,对宋朝派来的使者说:“待汝家议论定时,我已渡河矣!”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朝军队再次南犯,金军在三日之内渡过黄河,包围了汴京。在形势危急之时,宋钦宗派其弟,也就是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前往河北金军大营,要求金兵缓师。后来金兵包围了汴京,宋钦宗又任命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要他率兵驰援京师。然而赵构并没有带兵援京,而是带着一万多正规军去了远离前线的山东,只派副元帅宗泽率领五千义军前往汴京。赵构的为人在此已可见一斑。 宋朝都城汴京终于被金兵攻破并占领。宋钦宗接受金朝的割地、赔款等条件,下令搜刮民财献敌,并令各州县投降。次年,宋钦宗被迫亲赴在青城的金军兵营,结果被金军扣留,囚禁在青城斋宫,这里原是皇帝祭天前夕斋戒留宿的地方。 金军扣押了宋徽、钦二帝。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宋钦宗在青城金军大营之中被迫跪听金太宗的诏书,诏书宣布宋徽、钦二帝被废为庶人,宋钦宗的帝服也随即被剥去。金兵又根据宗室谱牒,搜寻俘虏了在京城的所有皇族成员,并掳走了大量财宝、文物、档案,北宋灭亡。 当时金朝感到要自己来统治所占的中原广大地区还没有这样的力量和能力。三月,金朝立张邦昌为伪楚皇帝。四月,金兵大肆勒索掠夺之后,押解着宋徽、钦二帝及后妃、太子等俘虏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数千人,携带大量礼器、珍宝北去。一路之上,被押解北上的宋朝男女老少历尽折磨,受尽屈辱。这一事件史称“靖康之难”。 金兵从汴京撤军以后,张邦昌的日子就不好过了。汴京军民对张邦昌非常憎恨,大部分宋朝旧臣也要求他退位。张邦昌原为宋朝大臣,二月时,金人北撤前,金太宗提出另立别姓“以王兹土”,要求北宋大臣推一位异姓为皇帝,代替金朝治国,他们的人选是积极主张议和、屈膝投降的张邦昌。宋朝百官虽然也做了立赵姓为皇的努力,但遭到金朝的断然否决。为了避免金军屠城,他们推出做过宰相的张邦昌为皇。在这个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做这种皇帝,张邦昌心里是不愿意的,他在万般无奈之下,被封为皇帝。但张邦昌在努力把握一个度,虽然被金朝册立为国号“大楚”的皇帝,但他却坚持不立年号,不坐正殿,也不接受大臣的朝贺。 面对强烈的“退位”呼声,张邦昌听从了吕好问的建议,迎来宋哲宗废后孟太后,并以她的名义下诏书,立康王赵构为帝。历史上的伪楚政权实际上只存在了32天。在正常情况下,赵构作为宋徽宗的第九子是不太可能做皇帝的,但靖康之难使赵构成为宋徽宗唯一没有被金军抓去的儿子,历史为他提供了做皇帝的机遇。同年五月,原任河北兵马大元帅的康王赵构,于金军退走之后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仍沿用大宋国号,史称南宋,取火克金之意,改元建炎,赵构为宋高宗。 宋高宗即位后,任命黄潜善为中书侍郎,汪伯彦同知枢密院事。宋高宗对张邦昌不仅没有追究,还以“护国有功”为名,授张邦昌为太保,封同安郡王。不久,李纲向宋高宗提出,你要建中兴之业,而尊僭逆之臣,就不利于处罚僭逆、激励士大夫之节气。但宋高宗却很理解张邦昌,认为张邦昌是“为人所胁”,不得已而为之。在李纲的一再要求下,张邦昌被贬至潭州(今湖南长沙)。建炎元年(1127年)九月,张邦昌被宋高宗赐死。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雪耻情结伴随着岳飞的词句,始终回荡在南宋的上空。 |
来源: 作者: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