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圣寺 阿老丁遗风——凤凰寺巡礼 |
2011年06月15日 10:44:40 星期三 |
[编者按]挖掘杭州伊斯兰教历史文化是今年市政协正在着手进行的一项工作。其间,蒋土根先生向我们推荐了此文。此文原系洪尚之、阮浩耕编著的《西湖寺观》中的一部分(由洪尚之先生执笔)。我们以为此文对于今人深入了解凤凰寺的历史文化有一定的帮助,故征得作者同意刊于本刊。编者作了部分删节。在此一并向支持和关心我们工作的蒋、洪、阮诸先生表示衷心感谢。
七大古都之一的杭州,不仅有五代吴越以来蔚为大观的众多寺观祠庙,还有独树一帜的伊期兰教清真寺——凤凰寺。凤凰寺原名真教寺,俗称礼拜寺、回回堂,它和广州狮子(怀圣)寺、泉州麒麟(清净)寺、扬州仙鹤寺并称我国古代四大清真寺。
宋元明清一脉传 凤凰寺位于杭州闹市区中心的中山中路,至今已有不下1000年历史。公元七世纪中叶,伊期兰教开始传入我国。从唐初以来,经宋、元、明、清到民国,我国伊期兰教大体经历了植根、发展和衰微三个阶段。唐宋时期阿拉伯、波斯(今伊朗)的商人、使者源源不断来到中华大地,大多数侨居在东南沿海及京师(今西安、开封和杭州)和西北地区。这些“番商胡贾”大部分信奉伊斯兰教。定居中国后,他们兴建了规模宏大的清真寺,开展宗教活动,并且与当地中国人通婚繁衍后代。南宋初年,东南沿海的国际贸易收入占国库收入的1/5,对南宋经济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阿拉伯商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明清时期,以阿拉伯侨民后裔为主的伊斯兰教民(即穆斯林,又称穆民)形成了回回民族共同体,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回教)。 杭州凤凰寺创建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清顺治五年(1648)、康熙九年(1670)、乾隆八年(1743)和光绪十八年(1892)重修该寺的碑记记载,凤凰寺创自唐代。相传唐武德年间(618-626),埃及富商欧斯曼本·阿法尼在洋坝头独资建造了真教寺,但此说缺乏可靠的史料依据。凤凰寺内原收藏有六块半宋代雕砖,砖上凸雕阿拉伯文伊斯兰教圣经《古兰经》(又称《可兰经》)第三章第92和96节。砖侧面有“宋杭州定造京砖”戳记,这足以说明凤凰寺至迟在宋代确已存在。当时中国—阿拉伯海上交通相当发达,宋廷专门指定广州、泉州、杭州等城市作为国际贸易港口。绝大多数外商是阿拉伯人。他们带来了宝石、珊瑚、明珠、象牙、龙涎香、乳香、没药等珍贵商品,再从中国采购蚕丝、丝织品、瓷器、茶业等物品,运回阿拉伯等地,从而形成了著名的“香料之路”。杭州作为丝绸、瓷器、茶叶等大宗商品的出产地和集散地,自然吸引了大批阿拉伯商人。北宋初,官方在这里设置了市舶司管理对外航运贸易。南宋定都杭州后,外国使者、商人激增,朝廷专门创办怀远驿以事接待。不少来客寄寓杭州,其中的穆斯林聚居在今杭州中山中路保佑坊、文锦坊、洋坝头一带。凤凰寺,正是由于他们宗教礼拜活动的需要应运而生的。 宋末元初,凤凰寺毁于战乱。元朝统一全国后,在元兵对宋作战中出过大力的中亚、西亚一带的穆斯林地位明显提高。有的在官府担任要职,有的经商聚富,不少人迁居沿海富庶城市。富有的回回大师(教长)阿老丁来到杭州,他眺望凤凰寺已经荒芜的遗址,慷慨解囊,捐献重金,发愿重振这座古老的清真圣寺。如今凤凰寺的礼拜殿就是这次重建的遗物,也是寺内现存最早的古建筑。 阿老丁(?-1313),祖籍波斯(今伊朗),曾以资财帮助元始祖忽必烈征服西域,论功获赐田产,居住在元大都(今北京)。他的儿子苦思丁、孙子职马禄丁、曾孙丁鹤年都是我国伊斯兰教史上的重要人物,丁鹤年还是一位有成就的诗人。 明景泰二年至四年(1451—1453)、清顺治五年(1648)、乾隆八年(1743)和光绪十八年(1892),凤凰寺迭经重修,尤以明景泰那次重修工程浩大。《杭州郡重修礼拜寺记》称“视旧规为增广”,凤凰寺建筑格局至此基本定型。 民国期间,凤凰寺曾遭到严重损坏。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于1953、1964和1981年对凤凰寺进行全面整修,使得以重新焕发青春,成为杭州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穆斯林贵宾的重要场所;每年都有许多国际友人和广大穆民来这里欢度古尔邦节(宰牲节)或参加伊斯兰教其他宗教活动。
回汉风格共此寺 清光绪十八年(1892)那次大修之前,凤凰寺一直叫真教寺或礼拜寺。大修后,这座千年清真古寺四周有了高五六丈的围墙,大门口迎面彩画,有阿拉伯文匾额。第一进门厅为三层高楼,是当时杭州市区鹤立鸡群的高建筑。门厅系用方砖砌筑,中间开设穹形拱门,为典型的阿拉伯建筑式样。入门登楼,扶栏四望,视野广阔,西湖、钱塘江和杭州城区历历在目,这就是著名的望月楼。望月楼专供伊斯兰教斋戒月(希吉拉历即伊斯兰教历或回历的九月)月底或月初作观察新月之用,以定斋月起讫的确切日期。当时有人登上望月楼俯瞰真教寺全寺后提出,寺重修的后门厅高耸好似凤头;进大门后的直道长廊好似凤颈;二门口上有一对石雕蜗牛好似凤爪;寺南北两侧的房屋和大树好似凤翼;前后殿宇连结好似凤身;殿西侧的两口水井好似凤目;殿后修竹成荫好似凤尾;全殿布局好似一只展翅翱翔的凤凰,何不叫它“凤凰寺”呢?从此一传十,十传百,“凤凰寺”的美名很快就被穆斯林和杭州市民群众所接受。令人痛惜的是,1929年因为道路辟建,民国浙江省政府及杭州市政当局竟下令拆毁了凤凰寺门厅和望月楼,“凤凰”的完整形象受到无可挽回的损害。 现在的凤凰寺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正门朝东,为一常见石库门式建筑,比原有阿拉伯式大门为逊色。进入正门穿越门厅,是1953年新建的礼堂,也叫外殿。从外殿往前就进入凤凰寺主体建筑大殿,即礼拜殿,元朝回回大师阿老丁所建,为凤凰寺精华所在。 凤凰寺礼拜殿东西窄南北宽,平面呈横长方形,面阔大于进深,保持了西亚早期清真寺的传统风格。全殿没有梁架结构,全部用青砖砌筑,殿壁厚达一米多,异常坚实。殿内以拱券分隔为三间,中为明间,较大,两则为次间,较小。每间相隔处有并排两个拱券,用菱角牙子又叠涩出檐,檐下原有彩绘斗拱。礼拜殿南北山墙各有两个壶门,风格酷似杭州宋代古建筑六和塔内的壶门,山墙以及前檐砌有券窗。明间和两个次间顶部都覆以半球形圆穹顶,绘有彩色花卉、鸟雀等精美图案。殿屋面建有三座八角攒尖顶(俗称鸡笼顶),中顶重檐较大,外观上取得宗教建筑要求高耸向上的艺术效果。屋顶面筒板瓦垅,翼角高翘,覆盖五色琉璃瓦,间置风铃,顶端各安装一只铜质葫芦。这座出自元代能工巧匠之手的古建筑,既采用了阿拉伯建筑特有的形色,又揉合了我国传统古建筑的艺术手法,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是中、阿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
文物珍品世所稀 千余年来,凤凰寺虽然经历了多次破坏和重建,但仍保存了一批罕见的古代伊斯兰教艺术品和碑刻史料,这在全国来说也弥足珍贵的。 礼拜殿内,各间后墙都设有“读经台”(又称“经香台”),明间两座,次间各一座,都是用青砂石刻制,作成须弥座式样。台两侧镌刻竹节望柱,束腰刻卷草,枭混线脚朴素无华,构图洗练明快,刀法遒劲流畅。据鉴定,这四座读经台很可能是宋、元遗物。 礼拜殿明间的读经台须弥座上,倚墙而立一具高大的木雕《天经》(即《古兰经》)经函,经函遍涂丹漆,上面贴有金色阿拉伯文经句,间以黑色海石榴花纹和方胜合罗、回文卐字等繁复细密的图案,色彩明艳浓烈,工艺细腻精致,式样雍容华贵,具有浓烈鲜明的阿拉伯艺术风格。据考证,这件珍品可能是在明景泰二年(1451)重建真教寺时精工制作的。 礼拜殿内后墙正中还设有一座神龛,表示伊斯兰圣地“克尔白”(阿拉伯文Ka ‘ba的音译,意为立方体形的房屋,我国伊斯兰教也称它为“天房”,是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圣寺”内的一座方形石殿)。所在的方位,是穆斯林举行宗教活动时礼拜的对象,其左首置放宣谕台,供教长说教使用。 凤凰寺在“文革”前藏有宋代真教寺初建时定制的古砖。现寺内庭院北侧辟有碑廊,保存历代古碑石共26方,其中阿拉伯文古碑一方,明、清两朝关于扶持伊斯兰教的敕谕碑和真教寺重修碑记多方,以及阿拉伯古墓碑10余方。这些墓碑是原位于西湖柳浪闻莺公园的回族公墓迁墓时移入寺内保存的,碑文有的是阿拉伯文,有的是伊朗文,可藉以考见元、明、清时中阿文化交流、经济贸易等史迹、史实。有一块墓碑记载了伊斯兰教历史上著名的领导人物阿老乌迪·德尔马契的事迹。阿老乌迪是伊朗(古称波斯)人,曾来中国传教,他的故乡是位于伊朗与前苏联交界处的台麻,这块墓碑上有波斯文和阿拉伯文两种文字。
异域风情堪称奇 凤凰寺所在的杭州中山中路洋坝头一带,南宋时是京城临安的御街中段。自古繁华喧阗,至今仍是市内主要的商业街。阿拉伯商人接踵进入这座东南大都市后,选择这里安身落脚、开店经商,形成了一块回民聚居区。元代,西北地区的大量穆斯林东来,到杭州的也来这里谋生,参与、推动了本地区的建设发展,至今中山中路东侧的中河上犹有阿拉伯侨民建造的回回桥、新回三桥等桥名。他们在这里开辟了与汉民居住区风貌迥然不同的商业街市,能买到各种各样的清真特色商品。元至元六年(1340)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游历杭州后,在他的《游记》中写道: 城内分六区,第二区为犹太人、基督教徒及拜日教之突厥人所居,第三区则回教徒所居,其市场与回教国无异。 当年这里的清真风味小吃,连汉族人士也备加青睐,一尝为快,还屡屡赋诗称赞。《武林市肆吟》中载有《回回堂前叶受和茶食》诗一首,它写道: 粉滴珍珠玉色瑳, 欺霜赛雪手新搓。 点心若问谁家细, 礼拜堂前叶受和。 杭州至今仍有一家名叫“叶受和”的清真食品商店,不过它的位置是在靠近西湖的延安路上。在《武林杂事诗》中还能读到一首《回回堂煎酥》的诗: 以面供天煎作酥,天方之教与众殊。 高堂西向同礼拜,死而薄葬遵其戒。 醍醐灌顶选佛场,罗马天主成滥觞。 笑人入我们者寡,馎饦■■释尔雅。 当年,羊坝头一带的清真餐馆比比皆是。供应的菜肴、食物、小吃都以牛羊肉为主料,花色品种繁多,一改南宋时杭州市肆只有“冻波斯姜豉”、“猪胰胡饼”等少数几样菜肴、食物的旧观。伊斯兰饮食文化渗入并充实了杭州烹饪业。 在这一片洋溢着浓郁异城风情的穆民聚居区,巍然屹立的凤凰寺是一系列伊斯兰宗教、节庆活动的主要场所。 伊斯兰教规定,“礼拜”是穆斯林必须遵行的“五功”(即念清真言、礼拜、斋戒、朝觐、纳天课)之一,其主要仪式有三种:每天五次的礼拜,分别在早晨、中午、日偏西、黄昏和入夜以后五个时间进行;每星期一次的“主麻拜”,即集体礼拜,时间在每星期五;每年各一次的进斋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诞节和登霄节等的节日礼拜。 开斋节、古尔邦节、圣诞节和登霄节是凤凰寺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每到这四大节日,杭州的男女老幼穆斯林,一齐高高兴兴地来到凤凰寺参加团拜,寺内外人声鼎沸,熙熙攘攘,摩肩接踵。 伊斯兰教规定,每年有一个斋戒月,时间在伊斯兰教历(希吉拉历)太阴年的九月。斋戒月白天不能吃东西,晚上才可照常进食,三十天期满。进入斋戒叫“封斋”,期满日叫“开斋”,十月一日或二日即为开斋节。为了确定封斋和开斋的日子,事先要进行“望月”,所望之月称为“新月”。新月起初是一条细线,随后逐渐增大,以致光芒充满,再渐渐缩小,恢复旧观。观望新月是为了见月封斋、见月开斋。凤凰寺原有的“凤头”望月楼,就是望月之所。担任望月的应当是有威望的见证人,或被委以这一权力的人,或大阿訇。新月只凭肉眼是很难望见的,如遇天气不好,或年老视力差等原因,都望不见新月,只得推算大月、小月,以斋戒三十天为期限。每到开斋节那一天,穆民们身穿洁净衣服,阿訇则穿白绸绿边或绿绸白边的短大衣,到凤凰寺淋浴礼拜,相互祝贺平安。按习惯,穆民们去凤凰寺时走一条路,返回时要另走一条路。回去后,他们还要互访亲友,馈赠礼品。 古尔邦节又叫宰性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八日至十日举行。这三天杭州穆斯林在凤凰寺举行会礼,互相拜会,宰牲献祭,以纪念安拉(伊斯兰教信奉的唯一真神,阿拉伯文Allah的音译,通用汉语的穆斯林一般称“真主”)的慈祥和恩德。古尔邦节献祭的牲畜是骆驼、牛、羊,数目按穆斯林财产多寡决定。被宰牲畜的肉分为三份:一份送亲友,一份施舍,一份自食。 伊斯兰教圣诞节也叫“圣记”或“圣忌”,我国穆斯林俗称办“圣会”。据说,伊斯兰教创始人安拉的使者穆罕默德生于古阿拉伯太阴历象年(571年)三月十二日,死于伊斯兰教历十一年(632年)三月十二日,所以这一天是穆罕默德诞生、逝世双重纪念日。每年这一天,凤凰寺内要举行诵经、赞圣、讲述穆罕默德经历和功绩以示庆祝。 登霄节在伊斯兰教历七月十七日。这天晚上,凤凰寺内张灯结彩,气氛欢乐。杭州的穆斯林们群集于此举行礼拜、祈祷。夜点心是高贵的礼品“油香”,人人都享有一份,以纪念传说中穆罕默德“升天”之行。 穆罕默德登霄的宗教故事,在伊斯兰教徒中传为美谈。据说这个故事也是但丁创作(神曲)的根源之一。 |
来源: 作者: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