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的历史星空(之二十六) |
2011年08月15日 08:50:39 星期一 |
◎阮元是江苏仪征人,生于1764年,字伯元,号芸台。阮元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中进士以后,历任学政、巡抚、总督、都察、院左都御史等官职,为官四十多年。阮元除了有丰富的为官经历和为人称道的政绩之外,在学术研究和文化教育方面也很有造诣,是清代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 阮元在浙江任职先后达12年之久,曾督学浙江,两度出任浙江巡抚。在杭州期间,他带领百姓疏浚西湖、修筑海塘,创办了书院、图书馆,建造白文公祠、苏公祠,重修岳庙,组织学者著书立说、整理古籍,各方面都很有建树,政绩明显。嘉庆二年(1797年),阮元在担任浙江学政时,组织一批学者编纂了一部长达160卷的《经籍纂诂》,这本书运用资料、典故十分丰富,是我国古书训诂总集,可以说是一部专讲古字义的字典。王引之曾这样评价这部巨著:“展一韵而象毕备,检一字而诸训皆有,寻一训而原书可识。”为了编好这本书,阮元将学者们集中在西湖孤山南麓照胆台,在那里盖了房子,让学者们能安下心来,引经据典,著书立说,为时一年左右。
◎阮元浙江学政任满之后,赴京任兵部侍郎。三年以后,阮元出任浙江巡抚,又在孤山照胆台那所他先前盖的房子里,创办了在清代有着很大影响的书院:“诂经精舍”。阮元曾说:“圣贤之道存于经,经非诂不明。”“精舍者,汉学生徒所居之舍,诂经者,不忘旧业,且助新知也。”书院因其意而命名。精舍里供奉着东汉著名学者许慎和郑玄的牌位,作为学生们的宗师。 在“诂经精舍”开学时,阮元题有一幅对联: 公羊传经,司马记史; 白虎论德,雕龙文心。 书院的教学内容有经史疑义和诗赋,还让学生学习天文、地理、算法。为了提高书院的教学质量,他聘请了许多著名学者来书院讲学,当时的数学家钱大昕、凌廷堪、谈泰、焦循等就经常来“诂经精舍”教学并研究数学问题。因此书院培养了不少人才,成为当时的人才荟萃之地。书院的学生有许多研究成果,阮元将这些研究成果选编成《诂经精舍文集》。
◎在乾隆六十年至嘉庆四年这段时间里,阮元把中国和国外众多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的事迹,编成一本书,共有46卷,40多万字,取名《畴人传》。书中收录了张衡、葛洪、祖冲之、僧一行、沈括、郭守敬、徐光启、黄宗羲和哥白尼、欧几里德、利玛窦等280人,成为我国历史上数学人物的传记巨著。在这本书的收集、编写过程中,阮元得到了他的学生李锐、周治平的帮助。后来,他的学生罗士琳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又编辑《续畴人传》6卷,增补了44人。
◎嘉庆十四年(1809年),阮元任浙江巡抚,当时西湖又渐趋淤塞,阮元组织起民工,花费银子4500两,对西湖进行了疏浚,并将从湖中挖出的淤泥堆积在湖心亭西北面,形成了一个有8亩土地的岛,与湖中原有的小瀛洲、湖心亭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后人为纪念阮元的功绩,把这个岛称为“阮公墩”。 1982年,杭州园林文物局开始在岛上添土,兴建起云水居、忆芸亭、环碧小筑等古色古香的竹屋茅亭,栽植大量花木,阮公墩逐渐成为既高雅古朴,又新颖别致的水上园林。因小岛居于粼粼碧波之上,笼罩在丛林花木之下,犹如西湖中一颗晶莹的翡翠,因此被评为西湖新十景之一,取名为“阮墩环碧”。
◎阮元诗文俱佳,留下了许多有关西湖的诗文,还在西湖的名胜古迹题写了许多楹联。在白居易祠,他留下了这样的对联:但是人家有遗爱;曾为诗句结风流。他留在苏东坡祠中的对联是:欲共水仙荐秋菊;长留学士住西湖。他还在“平湖秋月”题有“胜地重新,在红藕花中,绿杨阴里;清游自昔,看长天一色,朗月当空。”的楹联。阮元还是一位书法家,他的大字和小楷都很有名,在雁荡山、南浔赵孟頫别墅等地都留有他的遗墨。他对书法理论也很有研究,著有书法论著《南北书派》、《北碑南帖论》。 |
来源: 作者: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