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后需及早规划配套基础教育资源的提案 |
2014年10月24日 16:20:42 星期五 |
2014年1月17日,浙江省正式实施“单独二孩”政策,成为全国首个“单独二孩”政策落地的省份。这对促进经济发展、缓解人口老龄化、增强家庭抵御风险能力均能起到较好的作用。但人口总量的刚性增加,会加剧资源分配的竞争压力,对政府公共资源特别是幼儿园、中小学校的配套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以西湖区为例,借此提案,希望市政府早规划、早部署。 一、基本情况 1、生育意愿:目前,西湖区共有符合单独两孩政策的夫妇1.33万对,其中愿意生育两孩的有7800对,占全部符合单独政策夫妇的58.65%。从生育年份上看,多数符合单独两孩政策的夫妇愿意在2014年到2016年间生育,其中愿意在2014年生育的有2300对,占比29.5%;愿意在2015年生育的有1900对,占比24.4%;愿意在2016年生育的有2000对,占比25.6%。也就是说,三年间将多增人口6200人左右,2016年后陆续每年多增2000人左右适龄儿童入园、入学。 2、教育容量: 2013年,按省定最大班额,西湖区小学招生容量7360人、实际招生9362人,初中招生容量5715人、实际招生6358人。已呈现:户籍儿童数量增长过快,外来务工子女数量居高不下(占34%),部分学校班额较大(2013年有36所小学、5所初中招生班额超过省定最高班额,有的甚至突破50人、最高班额达51.3人)等特点。经预测,2014年西湖区小学新生招生总数将突破10000人。 二、存在问题 1、教育资源配套不足。存在商品房和其他性质的房产建设时并未规划建设配套学校,及原本是公建单位地块因布局调整为住宅用地,也未相应安排教育配套和已规划教育用地但迟迟不能启动等原因,产生的入学问题在现有容量已难以平衡解决。 2、现有容量超标严重。按照《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区住宅区配套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杭政办函〔2005〕142号)文件,教育配套是按照小学每百户22人、初中每百户11人的标准配置的,但从实际入学需求看,部分区块入学人数远远超过按标准配置的容量,大大突破了现有教育配套容量的测算标准。部分老城区原有的配套学校,校舍、场地等资源非常有限,已不能满足新增入学需求。以文一街小学为例,2011-2013年新生数分别为240人、260人、350人,2014年据初步统计户籍入学数量470人左右,而校园占地只有11亩,近年来每年通过内部挖潜,2013年已扩大到33班且班额近50人,已没有再扩的可能。 三、几点建议 1、建议及早规划。鉴于杭州是人口导入地区,新人户和外来人口将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增长的实际,建议早做考虑,按预测多做一些公共资源特别是幼儿园、中小学校的配套规划。 2、建议修订指标。小学每百户22人、初中每百户11人的标准配置指标,已不能满足单独二胎政策后的需求。 3、建议强化规划落地。已明确的中小学校用地规划,要坚决予以落地。对实在落不了地的规划,也建议要及时另行选址明确并确定具体启动时间,确保有对应学校入学。 |
来源: 作者:张利群(民革) 编辑:王剑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