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杭州市政协文史委举办《八级工是这样炼成的》新书首发式
发布时间:2018-03-22   杭州网

杭州网讯 最近,大型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在全国热映,影片中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一个个非凡的超级工程亮相,展示了一项又一项引领中国走向新时代的里程碑式的成果。

大到一个工程,离不开能工巧匠们的亲手锻造,小到一个零部件,同样也需要工匠的细心雕琢。近年来,我国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追求高质量发展,高度重视工人队伍的建设和素养提升,那么到底什么是工匠精神?身处时代洪流的杭州能工巧匠们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杭州乃至全国的工业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为了记录那段属于这些能工巧匠们的光辉岁月,杭州市政协文史委从去年开始着手编写有关杭州八级工的“三亲”史料书籍,经过大半年的采写编,一本名为《八级工是这样炼成的》杭州技术工人史料最近“新鲜出炉”了,书本由杭州出版社出版。

3月21日上午,杭州市政协文史委举行《八级工是这样炼成的》杭州技术工人史料新书首发式,杭州市总工会、杭州制氧机集团工会代表,该书口述者、采访者代表,部分在杭中央、省市新闻媒体记者参加首发式。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八级工是这样炼成的》共收录文稿34篇,照片140张,文字约20余万,除一篇因为本人过世由其女儿追述外,其余的33篇均由工人老师父亲自口述,记录的都是当年的杭锅、杭氧、杭钢、浙江麻纺织厂、杭州汽轮集团等工业集团内老工匠们“亲历、亲见、亲闻”的第一手资料,据了解,书中接受采访的老技工年龄最大的已有93周岁,最小的是58周岁,平均年龄76周岁。

“这本书的最大特点是原汁原味,我们力图让每一位老技工的工作、生活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在记录技工的技术同时,还会有一些关于技工家庭、杭州以及中国当时工业发展等时代背景的相关内容。”杭州市政协文史委办公室赵鸿涛介绍道。

八级工资制是20世纪50年代中叶中国对技术工人的一种等级考核标准和定级晋级制度,从一级到八级逐级评定,最高等级即为八级。在建国初期,能被评为“八级工”的工人可以说是最高级别的工人了,一般人很难被评上。到了80年代中期、90年代之前,八级工制度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也就逐渐没有“八级工”这么一说了。

现在,杭州市八级工人不少已经离世了,在世的也大多有八、九十高龄了。“虽然现在已经没有“八级工”这种说法了,但这一批老工匠是跟着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建设者和劳动者,是整个城市智慧的缩影,他们与祖国的振兴和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作为后辈,我们对技术和技术工人的尊敬永不过时、而且是历久弥新,这也是我们编写这本书的目的。”赵鸿涛说。

作为书中人物之一,杭州汽轮集团六级车工赵大隆来到了首发式现场,赵大隆今年已经84岁了,拿起《八级工是这样炼成的》杭州技术工人史料,他表示十分激动:“我非常感谢编写者们能把这段历史重现在人们面前,如果这本书里我们老一辈技工的经验和工作态度能够对新时代的工匠们起一些引路的作用,那我觉得值了。”

《八级工是这样炼成的》杭州技术工人史料是杭州市政协文史委编写出版的第42辑书册。今年正值南宋定都临安880周年,围绕南宋都城研究,杭州市政协文史委透露,将于8月份举办2018杭州文史论坛暨中国南宋都城临安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还将组织出版《中国杭州飞机制造厂史料图片集》、《杭州文史小丛书》(南宋临安专辑)等书籍。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曹青青    编辑:董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