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大会发言 | 15名政协委员登台发言,干货多、成色足
发布时间:2023-02-21   杭州政协

2月20日上午,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会上,15名委员登台发言,图文并茂,直奔主题,干货满满。现将他们的发言内容摘录如下(按发言顺序):

发挥政策激励和惠企效应

助推打造全国最优营商环境

周建平委员

市政协民盟界别组

委员工作室

◆建立企业参与的刚性机制,提升惠企政策精准度。 问计于企, 建立健全企业参与涉企政策制定的机制,畅通企业意见反馈渠道;精准画像,在制订政策时要对企业进行分类“画像”,实现惠企政策量身定制;系统梳理,对国家、省和市本级出台的惠企政策分门别类进行梳理汇总,形成不同门类的“政策包”。

◆强化政策的配套宣传解读机制,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强化宣传,充分利用短视频等新媒体信息传递快的优势,让企业知晓政策,进一步发挥“亲清在线”平台影响力优势,实现惠企政策的广覆盖;精准解读,细化政策场景式引导、沉浸式解读,把“文件话”变为“家常话”。

◆建立统一归口集成的管理机制,让惠企政策直达快享。要事专办, 在市、区(县)级行政服务大厅设立“政策兑现服务专窗”,变“多门申报、分散管理”为“一门通办、全面统筹”;整合通办,整合发改、经信、科技等部门的惠企政策兑现事项,实行“一口进出、分类审定、封闭运行”的闭环管理服务模式;少跑快办,让惠企政策兑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规定办理时限。

◆提升政务服务的“主动”机制,实现政策应享尽享。三员联动,政策解读员、驻企服务员、网格专管员“三员联动”,主动提供服务;免申直达,利用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对符合兑现条件的企业自动派发政策红利,实现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无感直达、应享尽享;跟踪问效, 建立政策落实督查反馈机制,根据企业反映及时作出相应调整。

发挥国企引领支撑作用

助力打好经济翻身仗

何玮委员

市政协经济界

◆拉高标杆,不断提升工作推进强度。 锚定目标,自我加压,以国资国企效益倍增,为全市经济翻身助力。要对标先进标杆,按照“跳一跳够得着”的要求,制定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以决战决胜的精神,聚焦主责主业,全力冲刺。

◆做强实体经济,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做大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是杭州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增长的前提。以智能物联、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高端产业为突破口,加速数字经济二次攀登。加强与五大产业链长及龙头企业的沟通,实现产业聚焦、产业融合,助推我市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聚焦扩消费促投资,激发我市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打造国际新型消费中心,加快建设消费新场景,有针对性地频推各类促销活动拓消费扩内需,同时要积极谋划文化、康养、体育等服务性消费热点活动。

◆发挥国有资本牵引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合力招大引强。锚定做强资本、做大产业、做优生态三大目标,系统性重塑体制机制,激发企业内生活力。加快“基金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打造制胜赛道和标杆平台,聚焦主导产业“招大引强”,聚焦科技创新“招高引新”,为全市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支撑。 

◆借力央企省企,助推打好经济翻身仗。要深化与在杭央企、省企的合作,做优服务,积极争取他们将项目投向杭州并做强做大,为杭州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全力拼经济 民企要发力

姜广勇委员

市工商联

◆专注技术、坚持创新,保持发展的韧性、可持续性。创新是杭商成长的优秀基因,也是敢闯的同义词。企业能走多远,飞多高,创新是翅膀,要长期保持技术创新投入。

◆数字化赋能、供应链协同,创新企业运营管理方式。要加快打造“未来工厂、智慧车间”,实现制造规模与质量双提升。要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同频共振,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

◆开拓新赛道,服务双循环,为强国战略贡献民营企业力量。推动双循环需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民营企业要迈开“两条腿”,开拓新赛道,实现内外贸深度融合、顺滑切换、相互促进,更好地服务国际国内双循环。

◆强化信心,坚守“情怀”“理念”不动摇。要把办好企业放在首要位置,演绎好“地瓜经济”新篇章。要坚持合规经营,书写好“工匠精神”新内涵。要勇于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融入社会发展大局,不断凝聚起民营企业热爱杭州、共建杭州的担当共识。

加快城东智造大走廊建设

推动杭州“一体两翼”新格局发展

李筱曼委员

农工党杭州市委会

◆突出吸纳功能,加强招商引资。 实施产业差别化招商引资,突出五大产业生态圈,依托大走廊各大产业平台,形成若干千亿级产业集群,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在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现代医药等重点领域,服务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加大龙头企业招引力度,在重点领域龙头企业周边预留好上下游产业项目用地空间,吸引其上下游企业来园区投资,建链、补链、稳链、强链,引导产业集聚。

◆突出协同功能,加强区域协作。充分发挥市级部门的统筹作用,推进城东智造大走廊各项建设,建立大走廊重点招商项目库。充分发挥各平台相互带动作用,如滨江的创新引擎作用,萧山国际空港、钱塘高铁站的货运物流枢纽优势,以及跨境电商综试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商贸服务特色等。

◆突出培育功能,加强平台孵化。增强资源共享功能,大力建设生物医药共享创新平台,探索建成国家级检验检测基地、高端医疗器械技术转化中心、医疗器械3C创新服务平台等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激发平台协作功能,组建区内产业园区、重点企业、商会、行业协会、产业联盟,搭建新型“产学研”联动平台,多层次推动区域内科技创新质效双提升。

高水平构建产学研融合创新生态体系

高标准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

程建军委员

致公党杭州市委会

◆完善“企业出题+联合协作+利益共享”模式。企业出题,科研机构揭榜,提高科研机构科研成果的针对性和转化落地的有效性。大力推动重点实验室、研发机构等载体落到企业。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共性技术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产业技术联盟,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

◆实施高价值专利挖掘工程。建立高校院所专利“评估档案”,把专利价值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建立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许可、转让、作价投资等转移转化流程,提升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建立高校院所与企业协同创新的长期纽带,将“沉睡”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创建一批创新型研发服务企业。打通多学科资源共享通道,推动形成学科间优势互补、协调联动、合作共赢的交叉融合机制。搭建政府、高校、企业的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和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对接的渠道和机制。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企业研发等深度融合,使“科创服务”与“科创需求”精准对接。

◆增加科创金融产品和服务工具供给。构筑科创金融服务良性运营机制。支持保险机构优化“科创保险+风险管理”的全流程服务,加大“科技项目研发费用损失保险”“科技成果转化费用损失保险”等保险产品的推广支持力度。加大优质孵化毕业企业、高成长性国家高新企业支持力度。

◆构建“前企后院”空间合作模式。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楼上”科研人员利用大设施开展原始创新活动,“楼下”创业人员对原始创新进行工程技术开发和中试转化,提高产、学、研沟通的频次,缩短技术端与产业端之间的距离。

加强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

着力打造城市新兴增长极

朱铮委员

民革杭州市委会

◆聚焦具有明显航空运输指向性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大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时效性强和产品重量轻、体积小的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力度,着力构建“数字+”“科技+”的临空经济生态圈。

◆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强化细分领域发展。 重视赛道细分和产业链条梳理,着重招引临空敏感度高、产业附加值高的创新药与 CDMO(医疗领域中定制、研发与生产)、高端医疗器械、国际医疗服务等细分领域。

◆聚焦会展商务产业,打造杭州大会展中心特色品牌。 紧扣杭州数字经济优势特色,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永久落户大会展中心,打造新会展中心“数字经济”特色IP。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生命健康、物流装备等相关产业的高端专业展,推动“临空+会展”双轮驱动。

◆构建以航空枢纽为核心的物流集群。构建以航空枢纽为核心的物流集群,筑巢引凤,带动商贸业和相关生产性服务业聚集,把运输流通手段转变为特色优势产业。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多式联运的服务能力。

发力“数字引擎”

打造全球数字贸易中心

刘琼委员

民建杭州市委会

◆探索推进数字技术贸易,拓展数字贸易新赛道。持续发挥杭州三大先导产业优势,加大新一代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未来产业投入。依托头部企业的积累,加速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突破。积极推动海内外城市数字技术合作联盟,加强与国际全球技术市场对接联动。借鉴“开源中国”做法,出台数字技术开源共享超常规支持政策。

◆争取国家数据要素试点城市,打造全国示范标杆。构建数据服务、管理、应用产业链,发展杭州“数商”。落实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工作,打造品牌公共数据产品与服务。推动数据跨境流通“增容扩圈”,探索完善“数据海关”和跨境数据保荐人等创新制度模式。

◆打造电商新业态,繁荣数字产品贸易。 大力发展数字创意、数字视听、数字展演等新业态新场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数字内容产业中心。发挥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优势,鼓励引导传统电商和直播电商转型升级数字电商,加快VR/AR、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电商新场景。

◆营造数字贸易国际化营商环境,展示全球引领力。建强数字贸易产业服务基地。强化数字贸易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全球数字税制、数据跨境流动、风险监管、安全评估等关键性问题研究。打造全球数字贸易数据统计和运行监测体系,为数贸统计制度提供杭州版本。

抢抓国潮消费新趋势

融合推动我市“老字号”传承与发展

夏海琴委员

民进杭州市委会

◆激发“老字号”新活力。加强创新,实现品牌再造。通过积极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实施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让老树开新花。保持“身段”,在坚守品质的基础上,将情怀与时尚融入产品中,努力提升自身产品附加值。二三融合,拥抱跨界发展,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发展活力。 

◆迭代“老字号”新动力。 加强品牌保护,严格将“中华老字号”“浙江老字号”“杭州老字号”纳入企业名称禁限用字词库系统管理。争办国家级老字号博览会或展会,创响中国杭州品牌。积极打造老字号商业集聚区、特色街区,为老字号抱团发展提供良好平台。创新营销宣传方式,营造消费新场景,升级营销模式。打造“中华老字号”博物馆群,助力品牌传播。

◆加快“老字号”立新规。抢抓当下国潮消费风口,将老字号保护立法转为正式项目,尽早出台老字号保护地方性法规,从法律层面融合推动我市老字号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

加强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建设

助推产业提质增效

马宽委员

市政协农林界

◆深挖历史文化资源,铸造区域金字招牌。 要突出乡土本味,起个好名字。要体现区域特色,挖掘好产品。要依托文化底蕴,推出好文案。

◆坚持多方合力联动,形成品牌共建合力。 要坚持政府牵头建,强化统筹。要坚持企业龙头带,扩大影响,积极开发“联名款”产品,切实提高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要坚持农户广覆盖,实现共享,构建现代农业和小农户对接联结的渠道,真正把农村“土特产”做成富民产业。

◆着眼全程全域服务,完善品牌保护体系。要打造品牌集群体系,培育一批科技型、综合型、物流型、总部型和休闲型农业区域品牌等品牌矩阵。要强化科技支撑,实现数智化管理,不断推进区域农业智慧化发展。要健全质量体系,推行标准化建设。要探索建立地方立法保护。

◆积极拓展市场渠道,有效促进价值转换。 要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积极触网,采取电商、直播等方式拓宽品牌销售渠道。要适应消费个性化发展趋势,百花齐放,吸引更多消费者对于“土特产” 的支持。要适应三产融合发展趋势,提升价值,积极发展乡村特色旅游、打造田园综合体,开展品牌文化节庆活动。

提升城市文化空间

打造杭州韵味的人文城市

蒋国良委员

民革杭州市委会

◆加强文化表达,突出“杭州味”。 凝练出辨识度高、生动形象、易懂易记的城市文化定位。把深厚的核心文化基因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中。优化提升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馆等大型文化设施,培育具有国际识别度的“城市记忆”文化地标。

◆文化融入生活,点燃“烟火气”。在公共文化空间中融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将空间上分散的文化要素连点成线,讲好独具韵味的杭州故事。将城市的“边边角角”转化成“金角银边”,因地制宜、见缝插针放置电子阅读、阅报亭、阅览室等一系列微型公共文化空间。

◆坚持与时俱进,体现“现代感”。将工业化空间元素与现代公共空间、景观元素结合,植入与时俱进的各类业态,形成具有多元时代印记的城市公共空间。将数字企业、数字设施、数字消费等数字文化植入公共文化空间塑造具有未来感的数字文化场景。

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严从根委员

民盟杭州市委会

◆不断调整和优化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布局。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进行布局调整,特别是新建学校项目要均衡化选址布局。同时对现存学区进行科学评估,综合人口密度、学龄人口数量、交通环境、社会效益等实际因素不断优化、合理调整。

◆鼓励名校跨区域跨层级集团化办学。 引入市外乃至省外名校跨区域跨层级集团化办学,促进成员学校共同进步。实行信息、资源、管理等互通互联。推动名校有序扩张,对其建立分校及吸纳加盟学校的速度进行规范化控制,确保“吸纳(新建)一所,提升一所”。

◆共建共享,深化结对帮扶的实效。全面推进融合型、共建型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深化城乡学校结对互助成效,建立长远规划。加强对帮扶工作优秀学校的表彰奖励,选树典型,提供示范。推动名师乡村工作室升级,对参与帮扶的教师给予经费保障、职称倾斜。

◆探索建立“大学区制”运行机制。一区多校,由2所或以上学校组合成一个学区单位,共同承担片区内义务教育任务。一房多区,不同学区单位具有兼容性,不具有排他性。通过实施“大学区制”,增加选择性,提升公平性。

◆建立健全教师交流机制。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有序推进不同学校之间校长、教师的交流轮岗。进一步提高代课教师工资标准,鼓励教师安心任教。加大力度实施“硕师计划”“银龄教学计划”,缓解农村学校优秀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矛盾。

进一步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

应旭旻委员

市政协医卫界

◆完善急危重症救治体系平战转换机制。把急危重症资源放在保障城市公共安全战略资源的高度来思考和谋划,坚持政府主导,完善急危重症救治体系平战转换机制。加强重症床位、医疗设施设备资源储备,提高重症床位占比,促进重症医疗优质资源扩容提升。

◆加大急危重症专项保障水平。将急危重症救治资源建设储备纳入政府应急储备资源,建立政府财政投入、分级负责的重症体系建设保障机制,加强对重症设施设备的储备。提高经费保障力度,对每张重症床位给予专项建设和每年专项运维经费保障,加大重症人才培训经费保障,提高对重症学科的科研经费。

◆加强人才培养,提升重症学科建设水平。建立健全重症医学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全市重症专业培训基地。加大对重症医学在学科建设、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等方面倾斜力度,加快制定市级重症医学中心和区域重症医学中心建设标准。整合推进重症医学科研转化,全面提升重症医学医疗质量和临床科研技术水平。

◆强化关心关爱,提高重症医务人员绩效水平。增加并单列重症医护特殊岗位津贴,特别是重点向重症岗位倾斜增发绩效。在职称评定、评优表彰等方面为重症医学专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更多的年轻优秀医护人员从事重症医学专业。加强生活保障,优化联动关爱机制,营造关心关爱的社会氛围。

优化支持政策体系

促进优生优育

王新龙委员

九三学社杭州市委会

◆出台 0-3 岁育儿补贴政策。及时制定类似政策,并对低收入的多孩家庭给予更大的补贴力度或适当延长发放周期。

◆进一步完善普惠托育体系。要加大托育服务的普惠力度,将托育服务纳入准基本公共服务,对普惠托位给予资金补助,向新生儿家庭发放托育券。要强化托育行业的监督管理,推进托育机构与托育家庭联网,实现托育服务的透明化、可视化。

◆出台生育友好的住房政策。对政策进行优化,二孩家庭可购第三套住房。对需要改善住房的多孩家庭,适用首套房的摇号政策、贷款政策。在共有产权房、公租房等保障房申请方面,重点向多孩家庭倾斜。

◆多渠道提供幼儿托管服务。推广“长幼随学”工作经验。将幼儿暑期托管服务纳入民生实事项目,采取“公益+志愿”的方式,多渠道提供幼儿暑期、课后托管服务。鼓励各级工会、大型企事业单位、有条件的社区举办暑期夏令营、爱心托管班、周末小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

◆进一步强化育龄妇女的权益保障。要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系统性解决就业中的育龄妇女权益保障问题。要将妇女在求职应聘、在岗怀孕、产后返岗等各个阶段面临的性别歧视纳入劳动保障监察范围,开展妇女平等就业权益保护检察公益诉讼等,增加企业的歧视成本,减少女性生育影响。

提升地铁出行“最后一公里”

通达便利性

桑万琛委员

民盟杭州市委会

◆完善接驳线路与运营时间。推广社区微公交、企业定制公交,加强接驳线覆盖。通过合并、截短、调整走向等方法减少超长接驳线,提高接驳效率。加密接驳班次,早晚高峰发车间隔不超过10分钟。延长接驳线路首末班时间,最好能做到与地铁同步。

◆保障非机动车停车空间。结合街角空地、绿化等增设小型停车点,增加停车雨棚,投放停车架,提高停车坪效。加大小红车“亭改屏”力度,减少占地面积,增加停车量。增加无桩还车改造力度。将非机动车停车面积、停车位等配建要求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内容。

◆加强地铁出入口与周边公建互联互通。加强项目前期意见征询,充分了解需求,提出合理更新方案。大客流重点站可考虑就近增设地铁出入口,或延伸已有地铁出入口。大客流公建增设地下通道,连接出入口。

人人都是志愿者

美丽杭州迎亚运

裴斐委员

市政协九三学社界别组委员工作室

◆以文润城,倾注“最杭州”的宋韵魅力。 打造宋韵百市,将具有宋韵味道的艺术小品、商业业态、演艺表演、传奇故事布局其中。设计“宋韵商业场景”,融入南宋经典历史故事。用世界最早的纸币南宋“会子”,发放数字文旅消费券。

◆扮靓杭城,展示“幸福感”的品质生活。鼓励全民种花,花满杭城。 广泛开展企业、社区、庭院、阳台、屋顶洁化美化评比活动,助力杭城在亚运期间开启“美颜”模式。深入开展城市清洁行动。

◆志愿同行,重现“小青荷”的别样风采。除了赛事服务中志愿者以外,鼓励杭州市民加入“小青荷”,为亚运添一份力、为自家的大事尽一份心。

◆文明有我,擦亮“最美丽”的精神底色。充分展现各行各业“最美杭州人”的美好形象,让八方来客感受到中国人作为大国国民的品格和素养。

来源:杭州政协    作者:文 宣图整理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