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期间,共收到以提案形式提出的意见建议319件次,初审通过299件,二审立案278件。在提案办理过程中,区政协坚持以提案办理项目化管理为手段,将提案分为16个项目、专题,分别由区政协领导牵头督办,相关委办具体负责,落实“一名领导、一个委办(界别组)、一支队伍、一类提案、一抓到底”工作机制,通过两轮推进、两轮协商,在全体政协委员和各承办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协商意见得到充分采纳,提案成果得到有效转化,有力助推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争当“两个先行”排头兵贡献政协力量。
今日起,“余杭政协”公众号推出“提案助力新中心建设”专栏,为您讲述提案办理过程及背后的故事。
在天元公学小学部的二楼的彩虹屋里,区政协委员、天元公学小学部校长俞珺正在看玻璃外的校园霞光。彩虹屋的书架上,有几个学生停留着看书、低声聊天,他们话题广泛,无不显示着对知识的好奇和渴望。
俞珺说,她2020年初就来到天元公学,和这所学校一起在余杭大地成长起来,对余杭教育近年来的高质量发展感到由衷的开心。作为人民教师和政协委员的她对余杭教育未来的发展积极思考,尽责履职,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杭州市余杭区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俞珺根据自己的实地调研和教育教学经验,做了有关名校集团化办学的发言,之后形成了提案《办好家门口每一所学校,实质性推进余杭区全域名校集团化》。在提案中,她希望余杭能在已有的集团化办学成就上,全面向优秀城区学习经验,采用“拿来主义”+“本土改良”,改革教育管理管理体制,建立区内挂榜名校库,开展学校共助,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图为俞珺在“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推动优质均衡美好教育”专题协商会上发言
自区划调整后,余杭就积极推进“余杭教育高质量发展奋进计划”,加快名校集团化办学,已初步形成了仁和片的“浙外系”、瓶窑片的“首师大系”、未来科技城片的“杭师大系”“天元系”等多元化的名校集团化体系,区内示范标杆学校已见雏形。而俞珺的提案,恰好为发挥名校集团化更大作用,带动余杭教育“跃迁”式发展提供更多思路和方法。
收悉提案后,区教育局作为主办单位,第一时间落实处理,分管副局长带队与俞珺两轮面商。他们就2022年我区名校集团化办学的计划反复磋商,充分沟通,结合余杭实际,用丰富内涵、拓展外延的方式,借势借力借智,让名校集团化在余杭实质性推进。
图为瓶窑中学新校区
为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区教育局出台了《关于推进余杭区名校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制定实施《高层次教育人才激励办法》《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一手抓组织领导,一手抓监督评价,着力健全名校集团化推进机制。除此之外,区教育局联合相关部门,持续做实“西部富美”共同体,做强同法人集团化,强化“市域名校”合作,引进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开展集团化办学……全面拓宽了合作渠道,聚焦示范标杆。2022年11月17日,杭州第二中学余杭学校(余杭第一中学)、杭州学军中学余杭学校(余杭中学)、中国美术学院生源基地(瓶窑中学)正式揭牌,以名校领办提升了我区窗口学校,让“上好学、家门口上好学”的目标离老百姓越来越近。
图为文澜未来科技城学校
对于这些新举措、新变化,俞珺感到非常高兴,对于区教育局的安排也充满信心。下一阶段,区教育局将联合其他相关部门继续助力提升办学水平,优化教育人事管理制度,实施名校人才储备计划。“我们还会根据已有办学成效,结合新中心定位,主攻三个方向。”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一是‘名校长领衔’,由省内外名优校长到我区学校担任校长,引发学校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变革;二是‘名校领办和举办分校’,由杭州名校到我区领办和举办分校,与名校‘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三是‘名高校挂牌’,由省内外著名高校挂牌附属学校,借助高校专业力量推进学校高品质办学。”
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推动优质教育均衡发展,这是努力的目标和奋斗的方向。如今,俞珺依然喜欢在学生放学后去彩虹屋小坐,在放松的氛围中梳理思路,重新审视有关育人的命题。晚霞灿烂,穿过斑驳的树叶包裹整个彩虹屋,而她眼前所见到的霞光,也必将越来越美好,越来越温暖。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