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青年学者”林航:让文史走入寻常百姓家
发布时间:2023-05-12   杭州日报

杭州日报讯 朝代更替,在历史的长河中泛起层层涟漪。我们站在当下的潮头回望,试图用诗歌、绘画、物件等,与过去产生联系。

为什么要学历史?一种普遍的回答是“知史明智,行以致远”。但在市政协委员、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林航看来,学习历史是一个探寻“我从哪里来”“我为什么生活在这里”等问题,找寻归属感、认同感的过程。

1984年出生的林老师常被学生称呼为“航Sir”,不仅因为他有着一副充满青春活力的面庞,更因为他年轻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去研究自己的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林航深有体会。

林航与历史的渊源,是从小时候的一部三国游戏机开始的。“为了找到合适的武将,我会去了解真实历史中人物的故事。”因为喜欢历史,数学和物理成绩更好的林航选择了文科,并在德国留学时选择了汉学(中国史)专业。

“欧洲人和我们研究历史的视角、方法不同,在和他们的交流碰撞中,我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新的认识。”林航讲起一次在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攻读博士时的经历。当他听到一名研究欧洲历史的德国同事说“中国儒家思想不讲究逻辑性,不适合现代社会,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其发展也将是昙花一现而不可持续”等看法后,他花了3个月时间查阅资料、收集信息、询问导师,并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的同事交流,最终写了一篇关于儒家传统的当代价值和对中国发展意义的论文,发表于国际哲学研究的权威刊物《亚洲哲学》上,用强有力的证据驳斥了那位同事的观点。

“我觉得,作为在海外研究中国的中国学者,更应该以国际化视野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在国际上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回到杭州入职杭州师范大学后,林航继续深入对文史项目的研究,并将研究融入杭州城市国际化战略中。比如,挖掘杭州历史上的国际性事件、国际化人物、国际化建筑,以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学艺术等,梳理杭州在中西文化交流互鉴中的独特意义和深远影响,证明杭州在历史上便具有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城市特质,为杭州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下扎实的历史基础。

“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杭州会更清晰认识城市的过去,更自豪城市的现在,也对未来发展具备更坚定的文化自信。”在两年的政协委员履职过程中,林航也积极结合自己的专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撰写提案和社情民意,为杭州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由他提交的有关宋韵文化传承、亚运遗产保护、杭州城市国际化等方面的提案,均被相关部门吸收采纳、办理推进。

眼下,他还在联合中小学开发涉及宋韵文化等方面的双减课程,通过课堂授课、实地走访等形式,增进学生对历史的喜爱和了解。“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文史研究变得更高效和精准。历史的呈现也由抽象变得更具象和可视化,这有助于增加与普通群众的黏性,让文史走入寻常百姓家。”林航说。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葛玲燕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