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余杭政协概况
发布时间:2014-01-15   杭州政协网

余杭,位于浙江北部,杭嘉湖平原南翼,为省会杭州市属区,东、西、北三面拱卫杭州主城。面积1220平方公里,人口80万。据考古发现,六、七千年前余杭先民已在这块土地上生息劳作,成为稻作文化的起源地之—。四、五千年前,更是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境内的良渚文化遗址群已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最具规模和水平的代表。秦置余杭、钱塘两县,至今已2200多年,是全国最早的县份之一。吴越与南宋时为京畿之地,成为全国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方。1961年原余杭县地域(时属临安县)和杭县(时称钱塘联社)大部分地域合并为新余杭县。1994年撤县设市,进入城市行列。2001年撤市设区,成为杭州市的一个区。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现代文明交融结合,使这座古城新区焕发青春,充满生机和活力,成为现代化的都市新区,名副其实的天堂门户。

余杭,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工作在此早有发展。1945年3月,新四军南下抗日,进入余杭西部山区,建立抗日民主政府。是年4月,余杭县抗日民主政府即在鸬鸟镇太公堂村召开各界人士代表会议,号召动员各界人士捐钱献粮,支援抗日。新中国建立伊始,于1949年10月16日和11月7日,原余杭县和杭县分别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是为余杭政协的前身。迄今止,余杭政协已经走过58年的光辉历程。

五十八个春秋是一段漫长的历史,余杭政协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进程中,大体经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解放后余杭县、杭县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49年10月16口和11月7口,两县先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代表由县人民政府邀请,部分代表由团体单位遴选举荐。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还设立常务委员会。这段时间的主要特点是:一方面以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及其常务委员会按照具有临时宪法效力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办事,行使后来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另一方面,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群众团体参加的联合体,代表均非选举产生,故又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的性质。当时统战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在巩固工农联盟的基础上,争取团结尽可能多的各界爱国人士,完成民主革命尚未完成的任务。进行:土地改革,剿匪反霸,镇反肃反,抗美援朝,“三反五反”。为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而奋斗。

第二阶段,1956年3月杭县政协成立(原余杭县未建立政协),从1962年6月,成立第一届余杭县政协,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止,即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是余杭政协初步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县政协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参与大政方针和地方重要事务的协商讨论;广泛联系群众,协凋各方面关系;组织各界人士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时事政治,促进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等。从1962年6月余杭县政协一届一次会议起,政协全体会议与县人民代表大会同时召开,与会政协委员列席县人民代表大会,参与协商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和重大事务及县人民政府领导成员的人选。

第三阶段,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卜年动乱中,社会主义建设遭到新十国建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破坏。一批政协委员和民主人士遭受打击、迫害,在“政治岂容协商”的口号下,政协被迫停止活动。

第四阶段,1980年12月余杭县政协第二届第一次会议召开到1989年,进入政协工作的恢复发展阶段。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80年底,余杭政协恢复机构,重新开始活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县政协以主要精力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同时,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路线,拨乱反正,积极协助县委,为政协委员、民主人士平反冤假错案。

第五阶段,1989年1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意见》,政协工作进入全新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通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项主要职能。为加快余杭的现代化建设,推进余杭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政协工作的有关决定和意见,进一步扩大爱国统一战线,促进与香港澳门联系,海峡两岸的交流和祖国统一大业。并在政协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加强政协自身建设方面取得明显进步。

人民政协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而产生,始终作为统—战线组织而存在,并随着统一战线的发展而发展。余杭政协从1949年10月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这一政协前身算起,在50多年的发展史中,其委员成分、界别构成、组织机构,都经历不断调整、充实、扩大。其活动力方式也渐趋规范、完善。从而,充分履行政协的基本职能,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基本政治制度。

1949年10月余杭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时,代表121人,代表6个界别;1953年3月第八次会议,代表179人,代表11个界别。1949年11月,杭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代表323人,代表10个界别,1953年9月第八次会议,代表267人,代表9个界别。1956年3月政协杭县第—届委员会成立,委员55人,来自14个界别;1957年第二次全体会议,新增工商界、医卫界委员21人,建立工商、文教、医卫、科技4个工作组,并配备1名专职副秘书长。1962年6月,政协余杭县第一届第一次全体会议,共有委员87人,来自11个界别。1980年12月,政协余杭县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共有委员118人,来自9个届别。根据形势和工作的需要,在原有4个工作组的基础上,增设工商、宗教、对台、侨务4个工作组。三届政协设立学习和文史资料2个委员会。五届政协增设提案、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法制、祖国统一联谊5个委员会。七届政协增设城建财贸委员会。在此期间,委员人数逐届增加,界别逐步调整、扩大,政协机关、办事机构也不断增设加强。至2003年3月政协杭州市余杭区第八届第一次会议,委员增至234名,界别扩大到22个,专门委员会8个,工作组13个。尤其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逐步增加经济、科技、社会法制等界别的委员名额,充分体现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依法治国的要求。同时,政协机关的设置,从一个办公室,增加到一办(办公室)、一局(综合局)、一室(学习文史资料研究室)。为加强同委员的联系,便于开展工作,四届政协在原分界别的委员工作组基础上,建立临平、塘栖、余杭、三墩、瓶窑5个地区性工作组(后改为联络组)。七届政协增加机关一组、机关二组和直属企事业单位联络组等3个组。此外,为拓展和延伸政协工作,五届政协建立政协之友联谊会和政协书画社(后改为书画院)2个社团组织,七届政协建立政协之友艺术团。协的各类会议是政协委员履行职能的主要形式。尤其是全体会议和常委会会议,更是政协委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重要场所和渠道。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实行期间,余杭县、杭县各召开过8次全体会议。杭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结束后,此次会议的主席团即改为为常务委员会:余杭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于1950年10月举行第三次会议时方设立常务委员会。根据政协章程规定.政协全体委员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政协杭县第一届委员会共召开过2次全体委员会议。政协余杭区(县、市)一至八届(截至2003年3月)委员会共召开过29次全体委员会议。其中余杭县一届政协共召开5次全会,二届召开4次全会;三届至五届每届3次全会;六届开始,任期改为5年,每届5次全会。全会期间,与会委员列席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就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计划、财政预决算,法院、检察院工作报告和重大政务、重要人事安排等方面进行广泛协商,提出意见和建议。从余杭县二届政协开始,每季召开1次常委会议,每月召开1次主席会议,并逐步形成制度。余杭历届党委、政府:为加强对政协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保证政协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先后下发6个文件:1989年8月《中共余杭县委批转县政协党组报告的<政协余杭县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具体规定>的通知》;1990年11月《中共余杭县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的实施意见》;1996年2月《中共余杭市委关于批转<政协余杭市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实施细则>的通知》;1996年4月《中共余杭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政协工作领导的意见》;2000年2月 《中共余杭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新时期政协工作领导的意见》;2001年12月余杭区人民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区政协履行职能的若干意见》。为加强政协履行职能,协调四套班子的工作,自四届政协起,政协主席列席党委常委会议,1名驻会副主席列席政府常务会议,1名驻会副主席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明确政协各专门委员会与政府有关部门对口联系,形成制度。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余杭政协几十年来,认真贯彻政协章程,准确认识和把握人民政协的性质,切实有效地开展履行职能的各项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积极作用。不断探索拓宽政协工作的渠道和领域,规范政协工作的程序和制度。政治协商作为人民政协最早确立的一项主要职能,在各个不同历史发展阶段都发挥重要作用。从最初每年一次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到后来每年一次的政协全体会议和每季一次的常委会会议,是政治协商的主要形式。全体会议是政协委员在最高层面上履行职能。主要内容有:听取和审议常委会的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提案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列席人民代表大会,听取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财政预决算情况报告、检察院和法院的工作报告等。对上述各项报告,委员们在小组讨论和大会发言时,充分发表意见、批评和建议。党委、政府领导和党、政机关各部门负责人,通过参加委员小组讨论,列席全体会议的大会发言,直接听取意见,共同协商问题。

政协常委会会议,每季度举行一次。其主要任务是:协商决定常委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商讨论余杭的大政方针、重要事务和群众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听取和讨论党委、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重要报告和重大活动;审议政协重要的视察报告、调查报告和建议案;协商决定本届和下一届政协的参加单位、委员名额和人选。

1989年起,政府开始将《政府工作报告(讨论稿)》和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事先提交政协常委会讨论,征求意见,做到协商于决策之前。除全体会议和常委会会议外,主席会议和各专门委员会会议,也常对有关问题进行协商。在这些协商中,委员们进言献策,发挥“智囊”作用,不少意见和建议被采纳,体现在党委、政府的报告、文件和各项工作的决策之中。

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主要职能之一,主要是对国家宪法、法律、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和作风,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政协委员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内容和形式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丰富。进行具有检查督促性质的视察活动是履行这项职能的主要形式之一。自二届政协以来,委员视察、调研活动十分活跃,各类视察活动达140余次,参加视察的委员2000多人次,撰写视察检查报告100多份。七届政协为加大民主监督力度,探索民主监督的新途径,经区委同意,对城建城管工作实施专项跟踪监督,取得很好效果。1995年后,把反映社情民意为内容的信息工作,作为加强民主监督的一项经常性的措施来抓,并为此创办《政协信息》,至2002年底,共编印280余期,反映方方面面对政府工作的批评意见和建议690余则。有的被全国政协和省、市政协采用;许多重要社情民意得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落实;绝大多数信息为政府各有关部门重视和采纳。六届政协开始,有几十位政协委员被邀请为政府各有关部门的行风监督员和特邀监督员,在行风管理部门统一组织下,参加行风督查、评议,反映群众意见呼声,参与“满意不满意单位”的评选,较好地发挥了民主监督的作用。

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职能的拓展和延伸,是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职能的新发展和新概括。参政议政,正式见诸文件是1994年3月修订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但余杭政协和各地政协一样,自80年代初期起,就不断有所拓展。其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围绕各个时期、各个阶段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组织各委组开展调查研究,外出考察取经,形成调研考察报告,供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参考。据不完全统计,自1981年至2002年底,余杭政协常委会及其各专门委员会开展专题调研、考察100余次,写出调研、考察报告100余篇。二是依靠政协涉及面广,人才荟萃的优势,通过委员提案等形式,建言立论,献计献策,这是政协委员履行职能的重要形式。自二届一次全会恢复征集委员提案,提案工作列入政协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1990年3月,五届一次常委会会议决定,改变全会期间设立非常设的提案审查委员会的做法,建立常设的提案委员会,陆续制定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使政协,委员撰写提案,参政议政热情口益高涨,提案的数量、质量不断提高。从二届至七届,共收到提案4606件,经审查立案的4418件,办复4413件,占立案总数的99.89%。三是对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和党委、政府关注的难点问题,由主席牵头,组织常委和各专门委员会通过反复调查论证,写出专题报告,形成重要建议案,提交党委、政府参考。仅六、七两届政协,就向党委、政府提交建议案33件,内容涵盖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城建环保和旅游、精神文明与科教文卫、劳动保障和社会法制等诸多方面。

文史资料工作,是人民政协最具特色的工作之一。1985年三届政协开始征集,共征集到稿件1200余篇,约240万字,己编辑出版文史资料15辑,计204万字。

团结联谊工作是体现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重要工作。随着“和平统一,—国两制”方针的贯彻,广泛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成为新时期余杭政协正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做好“三胞”工作的同时,对内建立政协之友联谊会、政协书画院、政协艺术团等组织,作为政协工作的拓展和延伸,达到更广泛地团结各界人士的目的,丰富了政协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对外,扩大横向联系,参与组织杭州地区县(市、区)政协工作研讨会、浙江省十四县(市、区)政协联谊会和长江三角洲十二县(市、区)政协工作研讨会等横向联谊组织,达到广交朋友、沟通信息、交流经验、促进政协工作的目的。组织委员进行各种内容和形式的学习,是政协的一项重要工作。委员参加学习的目的在于知情出力,增进共识,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履行职能的水平和能力。学习的主要内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和时事形势,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理论,以及经济、法律和现代利技知识等。四届政协始,就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组织建设、机关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使余杭政协工作的整体活力得到不断增强,履行职能的水平不断提高,在余杭人民的政治生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余杭政协半个多世纪的实践,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项基本政治制度的建设和发展,为余杭的改革、发展、稳定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任重道远。区政协在中共杭州市余杭区委的领导和上级政协的指导下,必将继往开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来源:杭州政协网    作者:    编辑:倪舒阳